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I2(g)+ H2(g) 2HI(g) ΔH=-9.48 kJ/mol
(2)I2(s)+ H2(g) 2HI(g) ΔH=+26.48 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54 g I2(g)中通入2 gH2(g),反应放热9.48 kJ
B. 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 反应(2)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1)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 反应(1)的产物比反应(2)的产物稳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n(I2)= 254 g÷254 g/mol=1mol;n(H2)=" 2" g÷2 g/mol=1mol, n(I2): n(H2)=1:1,符合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的比,但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48 kJ。错误。B.由题目给定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26.48 +9.48) kJ = 35.96 kJ.错误。C.两个反应的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同,而反应物的总能量前者大于后者,所以反应(2)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1)的反应物总能量低。正确。D.同种物质能量越低越温度。而反应(1)的产物与反应(2)的产物状态相同,所以稳定性也相同。错误。
【题目】电离平衡常数(用Ka表示)的大小可以判断电解质的相对强弱。25℃时,有关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 HF | CH3COOH | H2SO3 | H2CO3 | H2S |
电离平衡 常数(Ka) | 7.2×10-4 | 1.8×10-5 | K1=1.54×10-2 K2=1.02×10-7 | K1=4.4×10-7 K2=4.7×10-11 | K1=9.1×10-8 K2=1.1×10-12 |
(1)同浓度的F-、CO32-、CH3COO-、HS-结合H+的能力最强的为__________
(2)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_____
a.HS-、SO32- b.HF、CH3COO- c.HS-、HCO3- d. HSO3-、HCO3-
(3)Na2CO3溶液通入过量H2S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已知pH= -lgc(H+),体积为10 mL 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 mL,稀释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填“>”、“<”或“=”)。 任意写一种方法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
(5)向 0.l molL-1 HF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c(HF) : c(F-) =5 : 36,此时溶液pH = _____。
【题目】丁酸乙酯广泛应用于食用香精配方中,可调配多种果香型香精。实验室制备丁酸乙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如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密度/(g/cm3) | 沸点/℃ | 水中溶解性 | |
正丁酸 | 0.9587 | 163 | 溶 |
丁酸乙酯 | 0.877 | 121 | 难溶 |
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10.0g的乙醇、8.80g的丁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20~123℃馏分,得丁酸乙酯4.80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中,冷凝水从_____(填“a”或“b”)口进。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填序号)。
a.直接将丁酸乙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丁酸乙酯从下口放出
c.直接将丁酸乙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丁酸乙酸从上口倒出
(4)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