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将V1 mL 1.0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
B.该实验可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50 mol·L-1 |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
C
解析试题分析:A、分析题给图像知,起始温度即为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0 ℃,错误;B、为防止热量损失,该实验应一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错误;C、分析题给图像知,当体系温度最高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 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根据HCl+NaOH=NaCl+H2O知,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即1.0mol?L-1×0.03L=0.02L×c(NaOH),c(NaOH)= 1.5mol/L,正确;D、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且为放热反应,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放热,错误。
考点:考查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图像分析能力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能力。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据此,试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
C.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 D.石墨和金刚石是碳元素的同位素 |
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
A.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
B.氯化铵受热分解 |
C.氢气还原氧化铜 |
D.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
键能是指破坏(或形成)1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现查得:H-H、Cl-Cl和H-Cl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243kJ/mol和431kJ/mol,请用此数据估计,由Cl2、H2生成1molHCl时的热效应为( )
A.放热91.5kJ | B.放热183kJ | C.吸热183kJ | D.吸热91.5kJ |
酸碱中和反应 NaOH(?)+ HCl(?)→NaCl(?)+ H2O(?)+57.6 kJ中,问号表示的状态正确的是
A.NaOH:固 | B.盐酸:液 | C.NaCl:溶液 | D.H2O:溶液 |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能量。据此,试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
B.金刚石比石墨石稳定 |
C.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
D.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石墨比金刚石多 |
已知:C(s)+H2O(g)=CO(g)+H2(g) △H=a kJ/mol
C(s)+O2(g)=2CO(g) △H=-220 kJ/mol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则a为
A.-332 | B.-118 | C.+350 | D.+130 |
已知:C(s)+O2(g)=CO2(g) △H1
CO2(g)+C(s)=2CO(g) △H2
2CO(g)+O2(g)=2CO2(g) △H3
4Fe(s)+3O3(g)=2Fe2O3(s) △H4
3 CO(g)+Fe2O3(s)=3CO2(g)+2Fe(s) △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H1>0,△H3<0 |
B.△H2>0,△H4>0 |
C.△H1=△H2+△H3 |
D.△H3=△H4+△H5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Ⅰ中 可以看出反应A(g)=C(g)的△H=(E1-E4)kJ·mol-1 |
B.图Ⅱ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2SO2+O22SO3 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扩大了容器的体积 |
C.图Ⅲ表示将CO2通入NaOH的稀溶液中,随着CO2的通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变化关系 |
D.图Ⅳ曲线表示用0.100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由此可判断HX的酸性最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