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 氧化性:Cl2>Br2>I2 |
B | c处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
C | d处立即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
D | e处变红色 | 还原性:Fe2+>Cl- |
D
解析
去年下半年我省雾霾天气十分严重。PM2.5细颗粒物含有的毒性物质来源之一是汽车尾气排放。通过排气管加装催化装置,可有效减少CO和NO的排放,催化装置内发生的反应为:NOx+CO—催化剂→N2+CO2,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涉及元素的第一电离能:N>O>C |
B.当x=2时,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数为4mol |
C.等物质的量N2和CO2中,键的个数比为1:1 |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NO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某金属和硝酸反应,已知参加反应的被还原的硝酸和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若已知还原产物唯一,则还原产物为
A.N2 | B.N2O | C.NO | D.NO2 |
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Q,Q>574kJ·mol—1 |
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①、②,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 |
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物质的量为1.6mol |
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 mL 0.100 mol·L-1Na2S2O3溶液恰
好把224 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42—将转化为( )
A.S2- | B.S | C.SO32— | D.SO42— |
已知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现欲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改变成4∶3∶2,那么要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 ( )。
A. | B. | C. | D. |
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此反应中硝酸体现强氧化性,全部被还原 |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金属铁,不再发生化学反应 |
C.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1∶4 |
D.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1∶5 |
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130 ℃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②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
③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B.该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 |
C.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5.6 g Fe参加反应转移0.8 mol电子 |
D.反应②中的氧化剂是NaNO2 |
小明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出现了难看的黑斑,老师告诉他可以用草酸的稀溶液进行清洗,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4—+H2C2O4+H+—— CO2↑+Mn2++ (未配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反应的氧化剂为H2C2O4 |
B.该反应右边横线上的产物为OH- |
C.该反应配平后H+的化学计量数为6 |
D.在该反应中有1 mol H2C2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6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