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提示:乙醇与浓硫酸在时脱水生成乙醚,在时脱水生成乙烯.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 1,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D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B的作用 ______ ,长玻璃管E的作用 ______
在装置C中应加入 ______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______ ;将1,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______ 层填“上”、“下”
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最好用 ______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水氢氧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乙醇
【答案】 防止倒吸 判断装置是否堵塞 c 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 1,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下 b
【解析】
(1)实验目的制备少量1,二溴乙烷,D是发生的反应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二溴乙烷;
(2)1,二溴乙烷熔点为9℃,冷却容易析出晶体,堵塞玻璃导管,B为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
(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吸收;
(4)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1,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不能过度冷却;
(5)a.溴更易溶液1,二溴乙烷,用水无法除去溴;
b.常温下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NaOH+Br2=NaBr + NaBrO+H2O,再分液除去;
c. NaI与溴反应生成碘,碘与1,二溴乙烷互溶,不能分离;
d酒精与1,二溴乙烷互溶,不能除去混有的溴;
(1)实验目的制备少量1,二溴乙烷,D是发生的反应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二溴乙烷,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
(2)1,二溴乙烷熔点为9℃,冷却容易析出晶体,堵塞玻璃导管,B为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根据E中内外液面高低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发生堵塞,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判断装置是否堵塞;
(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吸收,
故答案选c;
(4)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1,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不能过度冷却,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1,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1,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有机层在下层,
故答案为: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1,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
(5)a.溴更易溶液1,二溴乙烷,用水无法除去溴,故a错误;
b.常温下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NaOH+Br2=NaBr + NaBrO+H2O,再分液除去,故b正确;
c. NaI与溴反应生成碘,碘与1,二溴乙烷互溶,不能分离,故c错误;
d酒精与1,二溴乙烷互溶,不能除去混有的溴,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题目】某同学在研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__________________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______、______、滤纸、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
实验内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实验现象(填A~F) | __ | __ | __ | __ | __ | __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