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芳香族化合物A只有两个对位取代基,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1mol C与Na完全反应生成1mol H2,若l mol C与NaHCO3完全反应,也产生l mol气体,E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D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醛基、羧基,A的结构简式是.
(2)反应④的基本类型是消去反应,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与C取代基位置相同,既能与FeCl3溶液显色、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结构简式为:,、.(写两种即可)
分析 1molC与Na完全反应生成1molH2,若1molC与NaHCO3完全反应,也产生1mol气体,说明C中含有1个-COOH和1个-OH,且位于对位位置,且C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结合A的结构特点和分子式可知C应为,则A为,B为,D为,E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有碳碳双键,C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应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8,C中含有-OH和-COOH,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 解:1molC与Na完全反应生成1molH2,若1molC与NaHCO3完全反应,也产生1mol气体,说明C中含有1个-COOH和1个-OH,且位于对位位置,且C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结合A的结构特点和分子式可知C应为,则A为,B为,D为,E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有碳碳双键,C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应为,
(1)由以上分子可知,D为,含氧官能团是醛基和羧基,A的结构简式是,
故答案为:醛基、羧基;;
(2)反应④为C的消去反应;反应⑤为C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消去;;
(3)与C取代基位置相同,既能与FeCl3溶液显色,说明含有酚羟基,又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酯基,对应的同分异构体有、、,
故答案为:(其中两种).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根据根据题给信息,以C为推断该题的突破口,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以及判断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 通入足量CO2后的溶液中:Na+、SiO32-、CH3COO-、CO32- | |
B. | 无色溶液中:Mg2+、MnO4-、SO42-、K+ | |
C.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H4+、Al3+、NO3-、Cl- | |
D. | 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SO42-、NO3-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 | |
B. | 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 |
C. |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 |
D. |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
3.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50mL 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5 mol | |
B. | 反应后的溶液中n(Na+)﹕n(Cl-)可能为9﹕5 | |
C. | 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20<n<0.30 | |
D. | 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
20.低碳经济呼唤新能源和清洁环保能源.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 已知: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850℃时在体积为10L反应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上述反应,CO和H2O(g)浓度变化如图1,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3mol/(L•min)
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3)若在850℃进行,设起始时CO和H2O(g)共为5mol,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为X;平衡时CO转化率为Y,试推导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X=Y
(4)t1(℃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理由是反应在3min和4min时的各物质浓度相同.
②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A(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5)若在500℃时进行,若CO、H2O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mol/L,在该条件下,CO的最大转化率为75%.
(6)若在500℃时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体系中的v-t图象如图2所示,若在t1时给体系适当升高温度,则v-t图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请把v-t图补充画全(需标明正方向的反应速率和逆方向的反应速率).
温度/℃ | 400 | 427 | 700 | 800 |
平衡常数 | 9.94 | 9 | b | 0.64 |
(1)上述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850℃时在体积为10L反应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上述反应,CO和H2O(g)浓度变化如图1,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3mol/(L•min)
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时间(min) | CO | H2O | CO2 | H2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2 | c3 | c3[m] |
4 | c1 | c2 | c3 | c3 |
5 | 0.116 | 0.216 | 0.084 | |
6 | 0.096 | 0.266 | 0.104 |
(4)t1(℃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理由是反应在3min和4min时的各物质浓度相同.
②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A(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5)若在500℃时进行,若CO、H2O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mol/L,在该条件下,CO的最大转化率为75%.
(6)若在500℃时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体系中的v-t图象如图2所示,若在t1时给体系适当升高温度,则v-t图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请把v-t图补充画全(需标明正方向的反应速率和逆方向的反应速率).
1.25℃,相应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Na+、Mg2+、I-、SO42- | |
B. | 0.1mol•L-1的明矾溶液中:K+、NH4+、Cl-、HCO3- | |
C. | pH=1的溶液中:Na+、NH4+、MnO4-、S2O32- | |
D. |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a+、Ba2+、Br-、N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