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有一瓶无色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NH4+、K+、Na+、Mg2+、H+、Cu2+、CO32-、I-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发现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稀溶液,使溶液逐渐从酸性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③将②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I- Mg2+、Cu2+、 K+、Na+
【解析】
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的Cu2+,
①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则一定存在大量的H+,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所以一定不存在,根据溶液电中性判断一定存在碘离子;
②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则一定不存在Mg2+;
③将②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氨气,则一定存在;
而溶液中是否含有K+、Na+不能确定,根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肯定存在的离子有:、H+、I-;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2+、Cu2+、;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K+、Na+;
(2)实验③为与OH-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产生氨气的反应,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题目】常温,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 操作及现象 | 推论 |
A | 用pH试纸测得0.1mol/LCH3COOH溶液pH约为3 | CH3COOH是弱电解质 |
B |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再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 | 溶液中可能含有CO或HCO |
C | 用pH计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的 | HClO的酸性弱于CH3COOH |
D | 向2mL1mol/LNaOH溶液中加入1mL0.1mol/L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1mL0.1mol/L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 Mg(OH)2沉淀转化为Fe(OH)3沉淀 |
A.AB.BC.CD.D
【题目】(一)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一处未画出,它是_____(填仪器名称)。
(2)如果用0.50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根据此实验的数据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
(3)利用50 mL 0.50 mol/L的稀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H=_____ (取小数点后一位)。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29.4 |
2 | 27.0 | 27.4 | 27.2 | 31.3 |
3 | 25.9 | 25.9 | 25.9 | 29.2 |
(4)上述(3)中的结果与中和热的理论值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
(二)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体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__,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
(2)步骤⑤中,在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将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
(3)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
(4)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mL。
(5)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浓度:_____。
滴定次数 | 待测体积(mL) | 标准烧碱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第一次 | 20.00 | 0.30 | 20.40 |
第二次 | 20.00 | 4.00 | 24.20 |
第三次 | 20.00 | 2.00 | 2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