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科学家从蛋白质的水解液中分离出一种分子中只含1个氮原子的氨基酸,进行分析时,从1.995g该氨基酸中得到168mL(标准状况)的氮气;另取26.6g该氨基酸恰好与1.6mol•L-1 250m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1)求该氨基酸的摩尔质量.
(2)试确定此氨基酸的结构简式.
分析 (1)n(N2)=$\frac{0.168L}{22.4L/mol}$=0.0075mol,根据N原子守恒知,n(氨基酸)=2n(N2)=0.0075mol×2=0.015mol,其摩尔质量M=$\frac{m}{n}$=$\frac{1.995g}{0.015mol}$=133g/mol;
(2)26.6g该氨基酸物质的量=$\frac{26.6g}{133g/mol}$=0.2mol,n(NaOH)=1.6mol/L×0.25L=0.4mol,则氨基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0.2mol:0.4mol=1:2,说明氨基酸中含有两个羧基,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其结构简式.
解答 解:(1)n(N2)=$\frac{0.168L}{22.4L/mol}$=0.0075mol,根据N原子守恒知,n(氨基酸)=2n(N2)=0.0075mol×2=0.015mol,其摩尔质量M=$\frac{m}{n}$=$\frac{1.995g}{0.015mol}$=133g/mol,
答:其摩尔质量是133 g•mol-1;
(2 )26.6g该氨基酸物质的量=$\frac{26.6g}{133g/mol}$=0.2mol,n(NaOH)=1.6mol/L×0.25L=0.4mol,则氨基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0.2mol:0.4mol=1:2,说明氨基酸中含有两个羧基,该氨基酸中还含有一个氨基,则还有C原子个数=$\frac{133-16-45×2}{12}$=2…3,所以还含有2个C原子、3个H原子,其结构简式为,
答:其结构简式为.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C原子个数计算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 |
B. | 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 |
C. | 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 |
D. | 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
A. | 锌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 |
B. | 铜为负极,铜片溶解 | |
C. |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 |
D. | 铜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2 H++2e-=H2↑ |
A. | N2、H2、NH3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 |
B. | c(N2):c(H2):c(NH3)=1:2:3 | |
C. | N2与H2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2倍 | |
D. | 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 N2,同时增加3mol H2 |
元素代号 | W | R | X | Y | Z |
原子半径/nm | 0.037 | 0.154 | 0.066 | 0.070 | 0.077 |
主要化合价 | +1 | +1 | -2 | -3、+5 | +2、+4 |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填元素符号),画出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W、X和Y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为4:3:2,则该化合物属离子化合物(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存在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共价键.写出该化合物与由W、R和X按原子个数比为1:1:1组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NO3+NaOH═NaNO3+NH3•H2O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的单质与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 |
B. | 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 |
C. | 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 |
D. | 贝诺酯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 |
A. | 该有机物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HBr发生反应 | |
B. | 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
C. | 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 |
D. | 1mol该有机物一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NaOH |
M | N | P | |
A | 锌 | 铜 | 稀硫酸溶液 |
B | 铜 | 铁 | 稀盐酸 |
C | 银 | 锌 | 硝酸银溶液 |
D | 铜 | 铁 | 硝酸铁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