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合成氨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是铜洗,其目的是用铜液[醋酸二氨合铜(I)、氨水]吸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和CO2等气体。铜液吸收CO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COO[Cu(NH3)2]+CO+NH3=CH3COO[Cu(NH3)3CO]。
(1)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C、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1mol[Cu(NH3)2]+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CH3COO[Cu(NH3)2]中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与NH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______________。
(5)Cu2O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O2-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
【答案】[Ar]3d10 N>O>C 8NA(或8×6.02×1023) sp3和sp2 CH3- 4
【解析】
(1)Cu是29号元素,基态 Cu+ 的核外有28个电子;
(2)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N原子p轨道为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
(3)单键都是σ键构成的,络离子中氮原子与铜离子之间还有配位健;CH3COO[Cu(NH3)2]中含有甲基碳原子和羧基碳原子,饱和碳原子为sp3杂化,不饱和碳原子为sp2杂化;
(4)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
(5)依据分摊法计算化学式,再依据化学式判断配位数。
(1)Cu是29号元素,基态 Cu+ 的核外有28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故答案为:[Ar]3d10;
(2)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N原子p轨道为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所以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O>C,故答案为:N>O>C;
(3)单键都是σ键构成的,1 mol [Cu(NH3)2]2+中含有2mol NH3,另外氮原子与铜离子之间还有配位健,因此σ键的数目为8NA;CH3COO[Cu(NH3)2]中含有甲基碳原子和羧基碳原子,甲基中饱和碳原子为sp3杂化,羧基中碳和氧形成双键,碳原子为sp2杂化,故答案为:8NA (或8×6.02×1023);sp3和sp2;
(4)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NH3的原子个数为4,价电子数为8,阴离子CH3-的原子个数为4,价电子数为8,则NH3和CH3-互为等电子体,故答案为:CH3-;
(5)由晶胞示意图可知,○位于顶点和体心,晶胞中的个数为1+8×=2,位于体内,晶胞中的个数为4,则代表Cu+离子,○代表O2—离子,一个O2—离子周围有4个Cu+离子,O2-的配位数是4,故答案为:4。
【题目】(1)t1℃时,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容器中各物质浓度(单位:mol·L-1)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CO | H2O | CO2 | H2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2 | c3 | c3 |
4 | c1 | c2 | c3 | c3 |
5 | 0.116 | 0.216 | 0.084 | |
6 | 0.096 | 0.266 | 0.104 |
①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为___。
②5~6min时间段内,平衡移动方向为___(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是___(填字母编号)。
a.增加了H2O(g)的量 b.增加氢气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降低温度
③t2℃时(t2>t1),在相同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CO浓度___c1(填“>”“<”或“=”)。
(2)已知反应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①用CO还原FeO制备Fe的反应是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温度为T2时,实验测得该反应体系中CO浓度为CO2的2.5倍,则T2___T1(填“>”“<”或“=”)。
(3)工业上常用CO、CO2和H2合成甲醇燃料,其原理为:
①CO(g)+2H2(g)CH3OH(g) ΔH<0
②CO2(g)+H2(g)CO(g)+H2O(g) ΔH>0
当混合气体的组成固定时,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中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判断理由是___;试解释CO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