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决定于原子间的连接顺序、成键方式和空间排布
B.在同一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C.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
D.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使有机化合物具有与无机物不同的性能
【答案】C
【解析】
A.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决定于原子间的连接顺序、成键方式和空间排布,形成碳架结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手性异构等,故A正确;
B. 在同一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如苯酚中羟基和苯环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故B正确;
C.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如:、的极性不同,故C错误;
D. 结构决定性质,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使有机化合物具有与无机物不同的性能,故D正确;
故选C。
【题目】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 ① | ② | ③ | 实验结论 | 实验装置 |
A | 稀硫酸 | Na2S | AgNO3与AgCl的溶液 | Ksp(AgCl)>Ksp(Ag2S) | |
B | 浓硫酸 | 蔗糖 | 溴水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 |
C | 稀盐酸 | Na2SO3 | Ba(NO3)2 溶液 |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 |
D | 浓硝酸 | Na2CO3 | Na2SiO3溶液 |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
A. A B. B C. C D. D
【题目】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i.SO2+4I-+4H+S↓+2I2+2H2O ii.I2+2H2O+SO2 SO42- +4H++2I-
探究i、ii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到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序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试剂组成 | 0.4 mol·L-1 KI | a mol·L-1 KI 0.2 mol·L-1 H2SO4 | 0.2 mol·L-1 H2SO4 | 0.2 mol·L-1 KI 0.0002 mol I2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 | 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方程式为3SO2+2H2O 2H2SO4 +S↓
B. II是I的对比实验,则a=0.4
C. 比较I、II、III,可得出的结论是: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D. 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IV>I,原因是反应i比ii快;IV中由反应ii产生的H+使反应i加快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解池I和II中,a、b、c和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选项 | X | Y |
A. | CuSO4 | AgNO3 |
B. | AgNO3 | Pb(NO3)2 |
C. | FeSO4 | Al2(SO4)3 |
D. | MgSO4 | CuSO4 |
A.AB.BC.CD.D
【题目】用零价铁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还原水体中的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初始pH | ||
的去除率 | 接近 | |
24小时pH | 接近中性 | 接近中性 |
铁的最终物质形态 |
时,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_____.
实验发现:在初始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可以明显提高的去除率.对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直接还原;
Ⅱ破坏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能与反应生成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提高去除率的原因:______.
其他条件与相同,经1小时测定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表:
初始pH | ||
的去除率 | 约 | 约 |
1小时pH | 接近中性 | 接近中性 |
与中数据对比,解释中初始pH不同时,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