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步骤1: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胶塞等装配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胶塞,其中有一根铜丝穿过,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备用.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的试剂,塞好瓶塞.燃烧结束后,调节广口瓶内外液面相平.
步骤3:点燃镁条,更换胶塞,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广口瓶内水面上升.
步骤4:取蒸发皿中得到的固体,加盐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得到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为除去广口瓶中的氧气,燃烧匙中最好应装入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______.A.炭粉  B.铁粉  C.红磷
(2)“步骤2”中调节内外液面相平的方法:______
(3)写出Mg3N2溶于足量盐酸生成两种氯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某同学直接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并将所得白色固体进行“步骤4”的实验,结果无气体生成,其原因是_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一,请你再设计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实验试剂和用品:镁条、铝条、0.1mol?L-1MgCl2溶液、0.1mol?L-1AlCl3溶液、0.1mol?L-1HCl溶液、0.1mol?L-1NaOH 溶液、pH 试纸(其他实验仪器可任选)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方案一取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条,
分别和0.1mol?L-1HCl溶液反应
均有气泡产生,镁条反应
比铝条反应更剧烈
方案二

解:(1)A.发生反应为:C+O2CO2,由方程式可知,一方面消耗O2的体积等于生成CO2的体积,广口瓶内液面不会上升,步骤2中就无需调节广口瓶内外液面相平.另一方面生成的CO2可以与Mg反应,致使蒸发皿中得到的固体含有MgO.故A错误;
B.废广口瓶中的气体为空气,而铁在纯氧中可以燃烧,在空气中无法引燃.故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除去广口瓶中的氧气,导致广口瓶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2)由图知,无底的废广口瓶的底部与水槽底部相接,除去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后,导致广口瓶内水面上升,广口瓶外水面就下降,要调节广口瓶内外液面相平,最直接就是向水槽中加水,故答案为:向水槽中加水;
(3)Mg3N2由阳离子Mg2+和阴离子N3-组成,溶于足量盐酸时,可看成先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再和盐酸反应,
第一步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H2O电离出H+和OH-,Mg2+和OH-结合成Mg(OH)2,N3-和H+结合成NH3),
第二步Mg(OH)2和NH3再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NH4Cl,最后合并得总反应为Mg3N2+8HCl=3MgCl2+2NH4Cl.
故答案为:Mg3N2+8HCl=3MgCl2+2NH4Cl;
(4)步骤4中取蒸发皿中得到的固体,加盐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得到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碱性气体NH3,说明蒸发皿中得到的固体为Mg3N2.如果直接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空气中存在N2、O2、CO2,三者都能与镁反应(N2+3MgMg3N2、O2+2Mg2MgO、CO2+2Mg2MgO+C),但氧气比氮气活泼,氧气首先与镁反应生成MgO(与CO2反应也是生成MgO),进行步骤4中实验时,无NH3生成,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故答案为:氧气比氮气活泼,与镁反应生成MgO;
(5)金属性强弱依据有:①看该金属与水反应的难易,与水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②看该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与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③看该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该金属金属性越强,
在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中分别加NaOH 溶液至过量,发生反应MgCl2+2NaOH═2NaCl+Mg(OH)2↓、AlCl3+3NaOH═3NaCl+Al(OH)3↓、Al(OH)3+NaOH═NaAlO2+2H2O,可见MgCl2溶液中产生沉淀且不消失,
AlCl3溶液中产生沉淀后完全溶解.说明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得Mg(OH)2的碱性强于Al(OH)3的碱性,故Mg的金属性强于Al的金属性,
故答案为:在MgCl2 溶液和AlCl3 溶液中分别加NaOH 溶液至过量;MgCl2溶液中产生沉淀且不消失,AlCl3溶液中产生沉淀后完全溶解.
分析:(1)题意要求氧气消耗掉,同时广口瓶中压强减小液面上升,分析炭粉、铁粉、红磷与氧气的反应产物及反应条件,即可确定正确选项;
(2)通过审题、分析装置图,即可确定广口瓶内水面高于广口瓶外水面,从而采取正确方法使内外液面相平;
(3)由题意知,反应物已知,要写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确定出生成物,生成物的确定可把Mg3N2看成先与水反应,然后产物再与盐酸反应;
(4)掌握空气中的成分与镁反应的方程式,结合步骤4中要得到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可确定蒸发皿中的固体应为Mg3N2,再进一步分析氧气和氮气与镁反应的活泼性;
(5)金属性强弱依据有:①看该金属与水反应的难易,与水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②看该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与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③看该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该金属金属性越强.根据③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首先要熟悉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化学用语,其次要认真审题,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1?双流县模拟)I.硫酸铁糖衣药片是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剂.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测定其中铁元素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1)刮除药片糖衣称得样品ag,将其研碎后迅速溶解,配制溶液.操作如图所示,操作是否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如不正确,说明原因(正确可不填写)
(2)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附着在沉淀上的
NH4+、Cl-、SO42-、OH-
NH4+、Cl-、SO42-、OH-
.(写离子符号)
(3)将沉淀物灼烧,冷却至室温,称得其质量为b1g,再次灼烧并冷却至室温称得其质量为b2 g,若b1-b2=0.3,则接下来的操作
再次加热,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直至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1克为止
再次加热,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直至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1克为止
,后通过计算可得出结果.
(4)有同学认为:上述流程中若不加入氯水,其它步骤不变,仍可达到目的.他的理由是
4Fe(OH)2+O2+2H2O=4Fe(OH)3
4Fe(OH)2+O2+2H2O=4Fe(OH)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实验时,将AgNO3溶液和KI溶液混合,发现有黄色沉淀生成,振荡后迅速消失.大家经查阅资料后发现,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下列反应:AgI+I-[AgI2]-
(1)甲同学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进行验证,请你协助他完成实验.
实验l:向浓Ⅺ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无沉淀生成.
实验2:向AgNO3溶液中滴加Ⅺ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再
继续滴加KI溶液,黄色沉淀溶解
继续滴加KI溶液,黄色沉淀溶解

(2)乙同学在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溶液,结果又出现了沉淀.请解释出现沉淀的原因
加入硝酸溶液后,硝酸将碘离子氧化,使碘离子浓度减小,平衡AgI+I-?[AgI2]-逆向移动
加入硝酸溶液后,硝酸将碘离子氧化,使碘离子浓度减小,平衡AgI+I-?[AgI2]-逆向移动

(3)丙同学在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氯水也可以看到沉淀,但由于溶液为黄色,分不清沉淀的颜色.大家通过查阅数据,分析认为产生的沉淀不可能是AgCl,所查阅的数据是
AgI、AgCl的溶解度
AgI、AgCl的溶解度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AgCl沉淀能溶于浓氨水.请写出这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2013?济宁二模)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NH3 是制碱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继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后,上世纪50年代某些化工专家开始研究有机胺制碱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R3+CO2+NaCl+H2O═NaHCO3+NR3?HCl,NR3+HCl═NR3?HCl,且NR3?HCl 易溶于有机溶剂.
①操作Ⅰ名称为
分液
分液

②某实验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有机溶剂和有机胺沸点差别较大,现欲将A中各成分进行分离,请写出除了导管、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外,该分离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名称
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
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

(2)N2 在化工生产、农业、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用途广泛.现提供以下装置(连接仪器略去):
①某化学兴趣小组甲同学欲用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得N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A
,检验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
关闭分液漏斗下端活塞并将导管连接长导管后置于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好;反之,则装置气密性不好
关闭分液漏斗下端活塞并将导管连接长导管后置于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好;反之,则装置气密性不好

②在加热条件下,用NH3还原CuO可制得N2,同时获得铜粉,此反应的化学方应方程式是
3CuO+2NH3
  △  
.
 
N2+3Cu+3H2O
3CuO+2NH3
  △  
.
 
N2+3Cu+3H2O
.乙同学用此法制得干燥、纯净的N2,且需要的NH3以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按气流从左到右,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DEBC
DEBC
(填写字母序号);最后一个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
干燥N2并除去其中的NH3
干燥N2并除去其中的NH3
精英家教网某化学兴趣小组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主要成分为CH3COOH)的总酸量(g/100ml).
Ⅰ、实验步骤:
(1)量取10.00mL食用白醋,在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
(2)用酸式滴定管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ml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作指示剂.
(3)读取盛装0.1000mol/L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如果液面位置如右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
 
ml.
(4)滴定.当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定,并记录NaOH溶液的最终读数.重复滴定3次.
Ⅱ.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mL)/滴定次数 1 2 3 4
V(样品) 20.00 20.00 20.00 20.00
V(NaOH)(消耗) 15.95 15.00 15.05 14.95
Ⅲ.数据处理与讨论:
(1)甲同学按正确数据处理,可算得市售白醋总酸量=
 
g/100ml.
(2)乙同学仔细研究了该品牌白醋的标签,发现其中还含有某种一元弱酸的钠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他想查阅资料证明醋酸与钠盐不会发生反应生成弱酸HR,需查找在一定温度下的醋酸与该弱酸的
 
(填写序号).
A.密度 B.沸点 C.电离常数 D.溶解度
(3)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是
 
 (填写序号).
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的尖嘴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在加少量水
d.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精英家教网本题包括A、B两小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模块的内容.请选定其中一题,并在相应和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评分.
精英家教网
A.海底热液研究(图1)处于当今科研的前沿.海底热液活动区域“黑烟囱”的周围常存在FeS、黄铜矿及锌矿等矿物.
(1)Ni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分析下表,铜的第一电离能(I1)小于锌的第一电离能,而铜的第二电离能(I2)却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基主要原因是
 

电离能/kJ?mol-1 I1 I2
746 1958
906 173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N>O>S>C        B.CO2与COS(硫化羰)互为等电子体
C.NH3分子中氮原子采用sp3杂化  D.CO、H2S、HCN都是极性分子
(4)“酸性热液”中大量存在一价阳离子,结构如图2,它的化学式为
 

(5)FeS与NaCl均为离子晶体,晶胞相似,前者熔点为985℃,后者801℃,其原因是
 
.在FeS晶胞中,与Fe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S2-围成的多面体的空间构型为
 

B.制备KNO3晶体的实质是利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对KNO3和NaCl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记录:
NaNO3 KNO3 NaCl KCl
10℃ 80.5 20.9 35.7 31.0
100℃ 175 246 39.1 56.6
查阅资料:文献中查得,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S/g)如下表:
实验方案:
Ⅰ.溶解:称取29.8g KCl和34.0g NaNO3放入250mL烧杯中,再加入70.0g蒸馏水,加热并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
Ⅱ.蒸发结晶:继续加热和搅拌,将溶液蒸发浓缩.在100℃时蒸发掉50.0g 水,维持该温度,在保温漏斗(如图3所示)中趁热过滤析出的晶体.得晶体m1g.
Ⅲ.冷却结晶: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实验时室温为10℃)后,进行减压过滤.得KNO3粗产品m2g.
Ⅳ.重结晶:将粗产品全部溶于水,制成100℃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KNO3纯品.
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各种过滤操作过程中,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试回答有关问题:
(1)操作Ⅱ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2)若操作Ⅱ中承接滤液的烧杯中不加入蒸馏水,则理论上在操作Ⅲ中可得粗产品的质量m2=
 
g,其中混有NaCl
 
g.为防止NaCl混入,在操作Ⅱ中承接滤液的烧杯中至少应加入蒸馏水
 
g.
(3)操作Ⅲ中采用减压过滤,其优点是
 
.该小组同学所用的装置如图4所示,试写出该装置中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
 
.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倒吸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