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 |
B. | Na202比Na2O稳定,保存时可直接露置于空气中 | |
C. | 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 | |
D. | 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
分析 A.过氧化钠含有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
B.过氧化钠能够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C.依据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解答;
D.依据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
解答 解:A.过氧化钠含有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1,故A错误;
B.过氧化钠能够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应隔绝空气保存,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生成相同量的O2时消耗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质量不同,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由得失电子守恒知生成相同量的氧气,两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注意把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可解答该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下列实验操作或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镀锌铁(白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 |
B. |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应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 |
C. | 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 NaCl,称量时砝码放在右盘,氯化钠放在左盘 | |
D. |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别棉花和羊毛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 0.5 mol O3的质量为16 g | B. | 32 g O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为2NA | ||
C. | 1 g H2中含有电子数为1NA | D. | 3.01×1023个铜原子的质量为64 g |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FeCl3溶液与单质铜反应:2Fe3++3Cu═2Fe+3Cu2+ | |
B. | Ba(OH)2溶液与盐酸反应:H++OH-═H2O | |
C. | AlCl3溶液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 |
D. | Na2O与水混合生成烧碱:O2-+H2O═2OH- |
2.有关下列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X为粗铜,Y为硫酸铜,K接N,则此装置可以精炼铜 | |
B. | 若X为铜,Y为浓硝酸,K接M,可以形成原电池,则铁为负极 | |
C. | 若X为锌,则无论K接M还是N,铁都能被保护 | |
D. | 若X为银,Y为FeCl3,K接N,则此装置可以在铁上镀银 |
2.向恒温、恒容(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X和一定量的Y,发生反应:2X(g)+Y(g)$?_{△}^{催化剂}$2Z(g)△H=-197.74kJ/mol),4min后达到平衡,这时c(X)=0.2mol•L-1,且X与Y的转化率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达到平衡时,再充入1molX,该反应的△H变大 | |
B. | 用Y表示4min内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 |
C. | 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Z,达到新平衡,n(X):n(Y)=2:1 | |
D. | 4min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 |
19..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
已知:CO(g)+H2O(g)?H2(g)+CO2(g)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800℃发生上述反应,以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恒容反应器,其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有BCE(选填A、B、C、D、E);
(2)在1L密闭容器中通入10mol CO和10mol水蒸气,在500℃下经过30s达到平衡,则30s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L-1•s-1;
(3)已知在一定温度下,C(s)+CO2(g)?2CO(g)平衡常数K;K的表达式$\frac{{c}^{2}(CO)}{c(C{O}_{2})}$;
C(s)+H2O(g)?CO(g)+H2(g)平衡常数K1;CO(g)+H2O(g)?H2(g)+CO2(g)平衡常数K2;则K、K1、K2之间的关系是:K=$\frac{{K}_{1}}{{K}_{2}}$;
(4)某温度下C(s)+CO2(g)?2CO(g)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CEF;
A.c(CO2)=c(CO) B.K不变 C.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D.v正(CO)=2v正(CO2) E.c(CO)保持不变 F.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如图1所示,在甲、乙两容器中都充入1mol C和1mol CO2,并使甲、乙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C(s)+CO2(g)?2CO(g),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甲容器中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乙容器中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已知:CO(g)+H2O(g)?H2(g)+CO2(g)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 400 | 500 | 800 |
平衡常数K | 9.94 | 9 | 1 |
(1)在800℃发生上述反应,以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恒容反应器,其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有BCE(选填A、B、C、D、E);
n(CO) | n(H2O) | n(H2) | n(CO2) | |
A | 1 | 5 | 2 | 3 |
B | 2 | 2 | 1 | 1 |
C | 3 | 3 | 0 | 0 |
D | 0.5 | 2 | 1 | 1 |
E | 3 | 1 | 2 | 1 |
(3)已知在一定温度下,C(s)+CO2(g)?2CO(g)平衡常数K;K的表达式$\frac{{c}^{2}(CO)}{c(C{O}_{2})}$;
C(s)+H2O(g)?CO(g)+H2(g)平衡常数K1;CO(g)+H2O(g)?H2(g)+CO2(g)平衡常数K2;则K、K1、K2之间的关系是:K=$\frac{{K}_{1}}{{K}_{2}}$;
(4)某温度下C(s)+CO2(g)?2CO(g)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CEF;
A.c(CO2)=c(CO) B.K不变 C.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D.v正(CO)=2v正(CO2) E.c(CO)保持不变 F.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如图1所示,在甲、乙两容器中都充入1mol C和1mol CO2,并使甲、乙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C(s)+CO2(g)?2CO(g),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甲容器中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乙容器中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氯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C2H5Cl+OH-$\stackrel{△}{→}$C2H5OH+Cl- | |
B. | 溴乙酸与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rCH2COOH+OH-=BrCH2COO-+H2O | |
C. |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6H5O-+H2O+CO2→2C6H5OH+CO32- | |
D. | 乙醛与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共热: CH3CHO+2Cu(OH)2+OH-$\stackrel{△}{→}$CH3COO-+Cu2O↓+3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