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据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试液→(KSCN溶液)→颜色无变化→(+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 |
B. | 试液→(焰色反应)→产生黄色,证明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 |
C. | 试液→(+石蕊)→溶液呈蓝色,证明试液一定是碱溶液 | |
D. | 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
分析 A、先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Fe3+;
B、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C、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证明溶液显碱性,不一定为碱;
D、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混浊;
解答 解:A、Fe3+与KSCN发生显色反应,先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Fe3+,加入氯水溶液变化为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2+,故A正确;
B、试液焰色反应为黄色,只能说明含有钠元素,不一定为氢氧化钠,故B错误;
C、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证明溶液显碱性,不一定为碱,可能是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故C错误;
D、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混浊,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分析判断,反应现象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元素焰色反应的实质理解,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 羊毛 | B. | 绦纶 | C. | 丁苯橡胶 | D. | 锦纶 |
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 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 |
B. | 氯气分子的电子式 Cl:Cl | |
C. | 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
D. |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_{8}^{16}O$ |
3.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以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收集氨气使用向下排空气方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碱石灰做干燥剂.
(3)用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该实验的原理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如果只提供乙图装置,请设计引发喷泉的方法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气体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5)现将甲中的NH3和水换成下列气体和液体,不能全部充入上述装置中的选项是,并说明理由(可不填满):
①选项是A,理由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有会有一氧化氮气体生成,能形成喷泉,但不能充满;
②选项是C,理由是氯气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选项是.,理由是.;
④选项是.,理由是..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收集氨气使用向下排空气方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碱石灰做干燥剂.
(3)用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该实验的原理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如果只提供乙图装置,请设计引发喷泉的方法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气体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5)现将甲中的NH3和水换成下列气体和液体,不能全部充入上述装置中的选项是,并说明理由(可不填满):
气体 | 液体 | |
A | NO2 | 水 |
B | CO2 | 4mol•L-1NaOH溶液 |
C | Cl2 | 饱和NaCl溶液 |
D | NH3 | 1mol•L-1盐酸 |
②选项是C,理由是氯气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选项是.,理由是.;
④选项是.,理由是..
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在灰色区域“甲”中寻找催化剂 | |
B. | 离子半径:W->X+>Y3- | |
C.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 |
D. | 工业上电解X和W化合物的水溶液制备X |
7.已知甲苯的一氯代物有4种,则甲苯完全氢化后的一氯代物有( )
A. | 3种 | B. | 4种 | C. | 5种 | D. | 6种 |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铝与CuSO4溶液反应:3Al+2Cu2+═2Cu+3Al3+ | |
B. | 向Ba(OH)2溶液中加过量NaHCO3溶液:HCO3-+Ba2++OH-═H2O+BaCO3↓ | |
C. | 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H++OH-═H2O | |
D. |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4NH4++AlO2-+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