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1 mL 1% NaOH溶液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滴加0.5 mL葡萄糖溶液,加热 | 未出现红色沉淀 | 葡萄糖中不含有醛基 |
B |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 有白色沉淀生成, 苯层呈紫色 |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C |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 | HA放出的氢气多 且反应速率快 | HA酸性比HB强 |
D | 向加入了几滴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红色逐渐褪去 |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B
解析试题分析:A、生成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氢氧化钠不足,因此与葡萄糖反应得不到红色沉淀,A不正确;B、苯层呈紫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因此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铜离子被还原生成了碘化亚铜,B正确;C、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这说明HA的酸性弱于HB的酸性,C不正确;D、向加入了几滴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红色逐渐褪去的原因是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导致CO32-的浓度减低,但不能说明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质Si具有半导体性质,故可用于制作硅整流器、硅太阳能电池 |
B.将Na2O2投入NH4Cl只可能生成一种气体 |
C.溶液、胶体和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是否带电荷 |
D.氧化铝具有高熔点,用氧化铝制作的坩埚可用来蒸发浓缩烧碱溶液 |
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人们在自然界中也找到了组成为Al63Cu24Fe13的天然准晶体。将相同质量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A.n(烧碱)<n(稀硝酸)<n(盐酸) | B.n(烧碱)<n(盐酸)<n(稀硝酸) |
C.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 D.n(盐酸)<n(稀硝酸)<n(烧碱) |
下列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和Cl2,品红均褪色 |
B.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溴水均褪色 |
C.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和HgCl2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
D.分别加热盛有NH4Cl和单质碘的试管,管口均有固体凝结 |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④⑤ |
用无机矿物资源生产部分材料,其产品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取粗硅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为CO |
B.生产铝、铜、高纯硅及玻璃的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C.黄铜矿冶炼铜时。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作冶炼铁的原料 |
D.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馏的方法 |
以下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用量或反应条件无关的是:( )
A.C与O2反应 | B.盐酸溶液中加入铁 |
C.CO2通入NaOH溶液中 | D.Al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操 作 |
① |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
② |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
③ |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④ |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⑤ | 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 NO3)2的混合液 |
⑥ |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