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血红蛋白中含有Fe2+,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使人中毒,写出铁离子(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CO有多种等电子体,其中常见的一种分子是__________。利用CO可以合成化工原料COCl2、配合物Fe(CO)5等,已知一个COCl2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一个COCl2分子内含有_____个δ键,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Fe(CO)5等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CO和铁,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
(2)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回答问题:
电离能/kJ·mol-1 | I1 | I2 | I3 | I4 |
A | 932 | 1821 | 15390 | 21771 |
B | 738 | 1451 | 7733 | 10540 |
写出A原子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Al原子的第一电离能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38 kJ·mol-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22s22p63s23p63d5 N2 3个 sp2 配位键 金属键 小于 由表中数据判断B为Mg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而Al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当3p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较稳定,因此,失去p亚层的1个电子相对比较容易。
【解析】(1)的核外电子排布为,因此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电子数为14,的电子数也为14;分子的结构简式为,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含有一个π键,一个σ键,因此一个分子内含有3个σ键;该分子中有一个双键和两个单键,因此原子杂化方式为;的配体的中心原子为金属原子,由于断裂的是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的配位键,所以断裂后配体形成CO,中心原子间形成金属键成为金属晶体;正确答案: 1s22s22p63s23p63d5 ;N2 ;3个; sp2 ; 配位键 ;金属键 。
(2)由表中数据可知,A、B元素的第三电离能都剧增,故表现+2价,为第ⅡA族元素,B的第一电离能比A的小,故A为元素,B为元素,则的电子排布图为,因B为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当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较稳定,因此,失去亚层的1个电子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原子第一电离能小于原子第一电离能;正确答案: ;小于; 由表中数据判断B为Mg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而Al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当3p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较稳定,因此,失去p亚层的1个电子相对比较容易。
【题目】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通过下述实验制备亚硝酸钠,并测定所制备亚硝酸钠的纯度。
(一)利用下列装置制备NaNO2。
已知:①2NO+Na2O2=2NaNO2;② NO和NO2-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NO3-。
(1)选择上述仪器完成实验,其连按顺序为_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装置A中m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定上述实验所制备的NaNO2样品(含NaNO3和Na2CO3 杂质)的纯度。
称量D中所得样品ag溶解后配制成250 mL 溶液,取25.00mL于锥形瓶用6mol·L-1 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到终点;重复上述滴定操作两次,测得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休积/mL | 19.98 | 19.75 | 20.02 |
(4)盛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前需对酸式滴定管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实验操作可能导致出现上表中第二次实验数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滴定时有部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b.加入样品溶液前的锥形瓶未经干燥
c.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7)最终所得样品中NaNO2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用含a、b的关系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