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 A | B | C | D |
实验方案 |  |  |  | 
加热大试管,一段时间后,蒸发皿中产生肥皂泡,点燃 |
目的 |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证明MnO2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 干燥并收集氨气 | 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反应 |
分析 A.加入1mL3mol/L的KSCN后,氯化铁浓度发生变化;
B.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
C.氨气可用碱石灰干燥,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
D.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可燃烧.
解答 解:A.加入1mL3mol/L的KSCN后,溶液中氯化铁浓度发生变化,应在相同的浓度下比较,故A错误;
B.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可实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氨气可用碱石灰干燥,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可用于制备氨气,故C正确;
D.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可燃烧,点燃有爆鸣声,可用于检验铁与水蒸气能否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一题一题找答案解析太慢了
下载作业精灵直接查看整书答案解析立即下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CO)×c(H2O)c(CO2)×c(H2).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
(CO)不变
C.v(H
2)
正=v(H
2O)
逆 D.C
(CO)=C
(H2)E.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F.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
2)•c(H
2)=c(CO)•c(H
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
(5)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
(CO2)为2mol/L,C
(H2)为 1.5mol/L,C
(CO) 为1mol/L,C
(H2O)为 3mol/L,则下一时刻,反应向逆向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依据:浓度商Qc=
1×32×1.5=1>800℃时平衡常数K=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