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生成黑色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SO2(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H2O+2SO2↑
(2)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BCD(填序号).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3)将(1)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这种气体具有漂白性;将(1)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可使溴水褪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Br2+2H2O=H2SO4+2HBr.
分析 (1)脱水过程中反应放热,所生产的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
(2)反应过程中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生成碳,强氧化性和碳反应生成人欲横流和二氧化碳、水;
(3)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褪色,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也可使溴水褪色.表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可以被溴单质氧化为硫酸.
解答 解:(1)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H2O+2SO2↑,故答案为:SO2,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H2O+2SO2↑;
(2)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生成黑色物质碳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过程中为表现酸性和脱水性,故答案为:BCD;
(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和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H2SO4+2HBr,
故答案为:褪色;漂白;SO2+Br2+2H2O=H2SO4+2HBr.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浓硫酸性质的分析判断,性质应用,蔗糖脱水过程中的反应 分析产物判断,实验验证,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实验室里用加热正丁醇、溴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已知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
(1)生成1-溴丁烷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CH2OH+NaBr+H2SO4$\stackrel{△}{→}$CH3CH2CH2CH2Br+NaHSO4+H2O.
(2)由于副反应的发生而可能产生的副产物有CH3CH2CH=CH2、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至少两种,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3)为了将反应混合物中1-溴丁烷及时分离出,应选用的装置是D(填序号),该操作应控制的温度t2范围是101.6℃≤t<117.25℃.
(4)在得到的1-溴丁烷的产物中出现了分层现象,某同学选择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本实验所用的正丁醇质量为20.0g,最后得到纯净的1-溴丁烷的质量为22.2g,本实验的产率约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
A.40% B.50% C.60% D.70%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
正丁醇 | -89.53 | 117.25 | 0.81 |
1-溴丁烷 | -112.4 | 101.6 | 1.28 |
(1)生成1-溴丁烷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CH2OH+NaBr+H2SO4$\stackrel{△}{→}$CH3CH2CH2CH2Br+NaHSO4+H2O.
(2)由于副反应的发生而可能产生的副产物有CH3CH2CH=CH2、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至少两种,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3)为了将反应混合物中1-溴丁烷及时分离出,应选用的装置是D(填序号),该操作应控制的温度t2范围是101.6℃≤t<117.25℃.
(4)在得到的1-溴丁烷的产物中出现了分层现象,某同学选择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本实验所用的正丁醇质量为20.0g,最后得到纯净的1-溴丁烷的质量为22.2g,本实验的产率约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
A.40% B.50% C.60% D.70%
16.用50mL1.0mol/L盐酸与50mL1.1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该用品能否用铁质用品代替不能,原因是①铁的导热系数大,容易散热;②铁会与盐酸反应
(2)图示中用品填加后的装置叫量热器.
(3)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减少热量的散失.
(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如果用60mL1.0mol/L盐酸与50mL1.1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
(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7)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8)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表原始数据.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和液的比热容 C=4.18J(g.•℃),Q=C•m•△t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56.0kJ/mol.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该用品能否用铁质用品代替不能,原因是①铁的导热系数大,容易散热;②铁会与盐酸反应
(2)图示中用品填加后的装置叫量热器.
(3)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减少热量的散失.
(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如果用60mL1.0mol/L盐酸与50mL1.1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
(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7)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8)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表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温差(t2-t1)℃ | ||
盐酸 | NaOH溶液 | 平均值 | |||
1 | 25.1 | 24.9 | 25.0 | 31.6 | 6.6 |
2 | 25.1 | 25.1 | 25.1 | 31.8 | 6.7 |
3 | 25.1 | 25.1 | 25.1 | 31.9 | 6.8 |
13.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NH3 ②铁 ③Ba(OH)2 ④CO2 ⑤H2SO4 ⑥NaOH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⑧氨水 ⑨稀硝酸 ⑩Al2(SO4)3
(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
(2)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NO3=Ba(NO3)2+2H2O(写一个).
(3)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2SO42-,17.1g⑩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
(4)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
(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
分类标准 | 单质 | 氧化物 | 混合物 | 胶体 | 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属于该类的物质 | ② | ④ | ⑧⑨ | ⑦ | ③⑤⑥ | ①④ |
(3)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2SO42-,17.1g⑩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
(4)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
20.金属锂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以某锂矿为原料制取锂的工艺流程如下图,其主要成分为Li2O、Al2O3、SiO2,另含有FeO、MgO、CaO等杂质.
已知:①部分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
②Li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矿中的FeO在反应 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
(2)反应 II中pH的范围是4.7≤pH<9.6
(3)沉淀B中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填化学式);沉淀C应使用热水 洗涤(选填“热水”或“冷水”)
(4)反应 IV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Li++CO32-=Li2CO3
(5)电解熔融LiCl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阳极产生的氯气中会混有少量氧气,原因是加热蒸干LiCl溶液时,LiCl有少量水解生成LiOH,受热分解生成Li2O,电解时放电产生O2.
已知:①部分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 | Fe(OH)3 | Al(OH)3 | Mg(OH)2 |
开始沉淀pH | 2.7 | 3.7 | 9.6 |
完全沉淀pH | 3.7 | 4.7 | 11 |
温度/℃ | 0 | 10 | 20 | 50 | 75 | 100 |
Li2CO3的溶解度/g | 1.539 | 1.406 | 1.329 | 1.181 | 0.866 | 0.728 |
(1)锂矿中的FeO在反应 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
(2)反应 II中pH的范围是4.7≤pH<9.6
(3)沉淀B中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填化学式);沉淀C应使用热水 洗涤(选填“热水”或“冷水”)
(4)反应 IV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Li++CO32-=Li2CO3
(5)电解熔融LiCl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阳极产生的氯气中会混有少量氧气,原因是加热蒸干LiCl溶液时,LiCl有少量水解生成LiOH,受热分解生成Li2O,电解时放电产生O2.
10.下列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将4.6 g金属钠放入95.4 g蒸馏水中,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溶液 | |
B. |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质上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反应 | |
C. | 将金属钠投入饱和NaCl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钠的性质活泼,故应保存在CCl4中 | |
D. | 做有关钠的性质实验时,剩余的Na不用放回原试剂瓶 |
17.已知X为FeO和CuO的混合物,取两份等质量的X样品进行下列实验:设第3步所得固体D的质量为 32g,溶液E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气体F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则X中FeO与CuO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
A. | 4:1 | B. | 1:2 | C. | 2:1 | D. | 1:1 |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 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CaCO3+2H+═Ca2++CO2↑+H2O | |
B. | 硫酸铜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Cu2++2OH-═Cu(OH)2↓ | |
C. |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混合:HCO3-+H+═CO2↑+H2O | |
D. | 把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Ca2++H2O+CO2═CaCO3↓+2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