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含有NaCl的小苏打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已知:受热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仪器A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A应该放在_________中冷却。恒重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本实验从称量空的A仪器开始,完成一次平行实验至少需要称重____次。做平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方案二)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样品的质量为m0),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1,计算。(已知碳酸钙式量为100的式量为84)

(3)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则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

(方案三)往Y形管中注入一定体积和浓度的稀硫酸并放入准确称取的ag样品,连接好注射器(如图),再将Y形管倾斜,使样品与酸液充分反应。

(4)a不能太大,理由是___________,若测定结果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样品未完全反应

②温度未恒定即记录数据

③少量溶解在溶液中

(方案四)称取一定质量样品,配成待测溶液,用标准盐酸滴定。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①用烧杯配制100mL待测溶液

②用酚酞为指示剂

③当滴至待测液变色并能将该颜色保持半分钟即为滴定终点

④盛盐酸的滴定管未润洗会造成实验结果偏高

【答案】坩埚 干燥器 确保NaHCO3分解完全 4 减小实验误差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受酸的量和注射器容积的限制 ③④

【解析】

(1)该方案原理为在加热的条件下Na2CO3能够稳定存在,而NaHCO3较易发生如下的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从而可根据其反应产生的CO2和水蒸气H2O的量或残留的固体的量推算出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一般用坩埚加热灼烧固体,加热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防止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该方案根据加热后残渣的质量来求解,自然要加热至恒重;

(2)该实验要称量空坩埚的质量,称量坩埚和样品的总质量,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两次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做平行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3)样品中NaHCO3Ca(OH)2发生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中NaHCO3CaCO3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求解;

(4)样品要保证完全与酸液发生反应,还要用注射器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所以质量不能太大;分析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判断;

(5)应用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1)该方案原理为在加热的条件下Na2CO3能够稳定存在,而NaHCO3较易发生如下的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从而可根据其反应产生的CO2和水蒸气H2O的量或残留的固体的量推算出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一般用坩埚加热灼烧固体,加热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防止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该方案根据加热后残渣的质量来求解,自然要加热至恒重,以确保NaHCO3分解完全;故答案为:坩埚;干燥器;确保NaHCO3分解完全;

(2)该实验要称量空坩埚的质量,称量坩埚和样品的总质量,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两次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做平行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故答案为:4;减小实验误差;

(3)样品中NaHCO3Ca(OH)2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n(CaCO3)=moln(NaHCO3)= n(CaCO3)=molm(NaHCO3)=mol84g/mol=g,则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

(4)样品要保证完全与酸液发生反应,还要用注射器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所以质量不能太大;若样品未完全反应,则生成气体体积偏小,导致计算结果偏小;该反应放热,若温度未恒定即记录数据,导致气体体积数据偏大,计算结果偏大;若少量CO2溶解在溶液中,会导致气体体积偏小,计算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受酸的量和注射器容积的限制;②;

(5)①配制溶液应该使用容量瓶而不是烧杯,故①错误;

②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溶液显酸性,而酚酞变色范围是pH8.0-10.0,与滴定终点溶液pH不符,故②错误;

③当滴至待测液变色并能将该颜色保持半分钟即为滴定终点,故③正确;

④盛盐酸的滴定管未润洗相当于稀释盐酸,会导致盐酸消耗体积偏大,造成实验结果偏高,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③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