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CuSO4溶液与K2C2O4溶液混合反应,产物之一是某种只含一种阴离子的蓝色钾盐水合物.通过下述实验确定该晶体的组成.
步骤a:称取0.6720g样品,放入锥形瓶,加入适量2molL﹣1稀硫酸,微热使样品溶解.再加入30mL水加热,用0.2000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8.00mLKMnO4溶液.
步骤b:接着将溶液充分加热,使淡紫红色消失,溶液最终呈现蓝色.冷却后,调节pH并加入过量的KI固体,溶液变为棕色并产生白色沉淀CuI.用0.2500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8.00mLNa2S2O3溶液.
已知涉及的部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步骤a:2MnO4﹣+5C2O42﹣+16H+=2Mn2++8H2O+10CO2↑
步骤b:2Cu2++4I﹣=2CuI↓+I2 I2+2S2O32﹣=2I﹣+S4O62﹣
(1)已知室温下CuI的Ksp=1.27×10﹣12 , 欲使溶液中c(Cu+)≤1.0×10﹣6molL﹣1 , 应保持溶液中c(I﹣)≥molL﹣1 .
(2)MnO4﹣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能分解为O2 , 同时生成Mn2+ .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若无此加热操作,则测定的Cu2+的含量将会(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步骤b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则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
(4)通过计算确定样品晶体的组成.
【答案】
(1)1.27×10﹣6
(2)4MnO4﹣+12H+ 4Mn2++5O2↑+6H2O;偏高
(3)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4)解:根据反应2MnO4﹣+5C2O42﹣+16H+=2Mn2++8H2O+10CO2↑、2Cu2++4I﹣=2CuI↓+I2 I2+2S2O32﹣=2I﹣+S4O62﹣
可得关系式:2MnO4﹣~5C2O42﹣
2 5
0.2×8×10﹣3mol n(C2O42﹣)
2S2O32﹣~I2~2Cu2+
2 2
0.25×8×10﹣3mol n(Cu2+)
所以n(C2O42﹣)=4×10﹣3mol,
n(Cu2+)=2×10﹣3mol,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n(K+)=2n(C2O42﹣)﹣2n(Cu2+)=4×10﹣3mol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m(H2O)=0.6720﹣39×4×10﹣3﹣64×2×10﹣3﹣88×4×10﹣3=0.036g
n(H2O)=2×10﹣3,n (K+):n(Cu2+):n(C2O42﹣):n (H2O)=2:1:2:1,
所以样品晶体组成是:K2Cu(C2O4)2H2O,
答:该样品晶体的化学式为:K2Cu(C2O4)2H2O.
【解析】解:(1)CuI的Ksp=1.27×10﹣12=c(Cu+)c(I﹣),c(I﹣)= = ,由于溶液中c(Cu+)≤1.0×10﹣6molL﹣1 , c(I﹣)≥1.27×10﹣6 , 所以答案是:1.27×10﹣6;(2)锰元素化合价+7→+2,降低了5价,生成氧气,氧元素化合价﹣2→0,升高了2×2=4,所以锰离子前配4,氧气前配5,再利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MnO4﹣+12H+ 4Mn2++5O2↑+6H2O;若不加热除去高锰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使得碘单质的物质的量增加,测定铜离子含量偏高,所以答案是:4MnO4﹣+12H+ 4Mn2++5O2↑+6H2O;偏高;(3)根据反应I2+2S2O32﹣=2I﹣+S4O62﹣ , 当反应结束时,溶液的蓝色消失变成无色溶液,所以滴定终点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所以答案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题目】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 , 某小组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经检验完毕)实验过程如图:
Ⅰ.打开弹簧夹K1~K4 , 通入一段时间N2 , 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 , 然后关闭K1、K3、K4 .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阳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 .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 . 作用是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导致步骤Ⅲ中溶液变黄的离子反应是 . 用(写试剂化学式)检验氧化产物,现象是 .
(5)能说明氧化性Fe3+>SO2的离子方程式是 .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填“甲”“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 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 |
甲 | 有Fe3+无Fe2+ | 有SO42﹣ |
乙 | 既有Fe3+又有Fe2+ | 有SO42﹣ |
丙 | 有Fe3+无Fe2+ | 有F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