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变化:①A2++B═B2++A ②A2++C═C2++A
③B2++C═C2++B ④C2++D═D2++C
由此可推知,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 氧化性:A2+>B2+>C2+>D2+ | B. | 氧化性:D2+>C2+>B2+>A2+ | ||
C. | 还原性:A>B>C>D | D. | 还原性:D>B>A>C |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标注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利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 解:①A2++B═B2++A,反应中A元素化合价+2价变化为0价,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A,B元素化合价0价变化为+2价,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B2+,得到氧化性A2+>B2+;还原性B>A;
②A2++C═C2++A,反应中A元素化合价+2价变化为0价,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A,C元素化合价0价变化为+2价,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C2+,得到氧化性A2+>C2+;还原性C>A;
③B2++C═C2++B,反应中B元素化合价+2价变化为0价,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B,C元素化合价0价变化为+2价,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C2+,得到氧化性B2+>C2+;还原性C>B;
④C2++D═D2++C,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2价变化为0价,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C,D元素化合价0价变化为+2价,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D2+,得到氧化性C2+>D2+;还原D>C;
综上所述氧化性强弱顺序:A2+>B2+>C2+>D2+;还原性强弱顺序:D>C>B>A;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方法和规律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好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2Cl-,③2Fe3++2I-=2Fe2++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铁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 | |
B. | 反应②中当有1 mol Cl2被还原时,有2 mol Br-被氧化 | |
C. |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I2>Br2>Fe3+ | |
D. |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 |
9.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571.6kJ•mol,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kJ的热 | |
B. | 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的热 | |
C. | 2 个H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kJ的热 | |
D. |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H2(g)+1/2O2(g)=H2O(l)△H=-285.8kJ•mol-1 |
6.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A. | 64g SO2 | B. | 3.01×1023个N2分子 | ||
C. | 0.75mol H2SO4 | D. | 4g NaOH |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把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倒入试管中,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多余的试剂倒入原试剂瓶中 | |
B. |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
C. | 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氢气 | |
D. | 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
10.现有常温下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溶液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
(1)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A.
A.c(H+) B.$\frac{c({H}^{+})}{c(C{H}_{3}COOH)}$
C.c(H+)•c(OH-) D.$\frac{c(O{H}^{-})}{c({H}^{+})}$
(2)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frac{c({H}^{+})}{c(C{H}_{3}COOH)}$的比值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3)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pH(乙)( 填“>”、“<”或“=”).
(4)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 V(乙)( 填“>”、“<”或“=”).
(5)已知25℃时,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下列四种离子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B.
A.HCO3- B.CO32- C.ClO- D.CH3COO-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H3COOH+Na2CO3(少量):2CH3COOH+CO32-=H2O+2CH3COO-+CO2↑;HClO+Na2CO3(少量):HClO+CO32-=ClO-+HCO3-.
(1)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A.
A.c(H+) B.$\frac{c({H}^{+})}{c(C{H}_{3}COOH)}$
C.c(H+)•c(OH-) D.$\frac{c(O{H}^{-})}{c({H}^{+})}$
(2)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frac{c({H}^{+})}{c(C{H}_{3}COOH)}$的比值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3)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pH(乙)( 填“>”、“<”或“=”).
(4)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 V(乙)( 填“>”、“<”或“=”).
(5)已知25℃时,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 CH3COOH | H2CO3 | HClO |
电离平衡常数K1 | 1.8×10-5 | 4.3×10-7 | 3.0×10-8 |
K2 | -- | 5.6×10-11 | -- |
A.HCO3- B.CO32- C.ClO- D.CH3COO-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H3COOH+Na2CO3(少量):2CH3COOH+CO32-=H2O+2CH3COO-+CO2↑;HClO+Na2CO3(少量):HClO+CO32-=ClO-+HCO3-.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了NA个电子,则阳极质量减少32 g | |
B. | 1molSiO2中有2NA个硅氧键 | |
C. | 1 mol FeCl3跟水反应,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NA | |
D. | 1mol Cl2与过量的铁反应,转移3NA个电子 |
8.如表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向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 | 证明盐类的水解是吸热的 |
B |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
C | 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 |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
D | 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 | 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