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A. | H3PO4 | B. | H2SO4 | C. | HClO4 | D. | HBrO4 |
分析 主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根据分析.
解答 解:主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则酸性最强的是HClO4.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性强弱比较,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本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下列粒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 | HCl | B. | Na | C. | Fe3+ | D. | Cl- |
17.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 Mg2+、Na+、SO42ˉ、Clˉ | B. | H+、Ca2+、CO32ˉ、Clˉ | ||
C. | K+、Na+、SO42ˉ、NO3ˉ | D. | Na+、NH4+、NO3ˉ、CO32ˉ |
11.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则羊毛的编号为③,棉花的编号为②,涤纶的编号为①.
纤维编号 | ① | ② | ③ |
灼烧时的气味 | 特殊气味 | 烧纸气味 | 烧焦羽毛气味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苯和乙烯均含有碳碳双键,均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 |
B. | 苯( )的一氯代物有一种,丙烷的一氯代物也有一种 | |
C. | 乙醇和乙烯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反应 | |
D. |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纤维素和淀粉也互为同分异构体 |
15.工业上可以利用反应I所示原理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并回收燃煤痼气中的硫.
反应Ⅰ2CO(g)+SO2(g)?2CO2(g)+S(1)△H1
(1)已知:反应Ⅱ2CO2(g)?2CO(g)+O2(g)△H2=+566.0kJ•mol-1
反应ⅢS(1)+O2(g)?SO2(g)△H3=-296.0kJ•mol-1则△H1=-270KJ•mol-1.
(2)T℃时,起始将0.100mol CO(g)和0.120mol S02(g)充人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C (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B.每消耗2mol C02,同时生成2mol CO
C.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v正( S02)=2v逆(C02)
②0~2min内,用CO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7.5×10-3mol?L-1?min-1;平衡时,S02的转化率为25%.
③t℃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K=50.
④t℃时,若将上述气体充人起始容积为2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S02的转化率与原平衡相比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如图表示t一定时,反应Ⅱ中CO(g)的体积分数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为压强.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L1>L2(或T1>T2),该反应正向为吸热反应,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反应向正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增大.
反应Ⅰ2CO(g)+SO2(g)?2CO2(g)+S(1)△H1
(1)已知:反应Ⅱ2CO2(g)?2CO(g)+O2(g)△H2=+566.0kJ•mol-1
反应ⅢS(1)+O2(g)?SO2(g)△H3=-296.0kJ•mol-1则△H1=-270KJ•mol-1.
(2)T℃时,起始将0.100mol CO(g)和0.120mol S02(g)充人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物质的量/mol 物质 | 0 | 2 | 4 | 6 | 8 | 10 |
CO(g) | 0.100 | 0.070 | 0.050 | 0.044 | 0.040 | 0.040 |
SO2(g) | 0.120 | 0.105 | 0.095 | 0.092 | 0.090 | 0.090 |
A.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B.每消耗2mol C02,同时生成2mol CO
C.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v正( S02)=2v逆(C02)
②0~2min内,用CO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7.5×10-3mol?L-1?min-1;平衡时,S02的转化率为25%.
③t℃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K=50.
④t℃时,若将上述气体充人起始容积为2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S02的转化率与原平衡相比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如图表示t一定时,反应Ⅱ中CO(g)的体积分数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为压强.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L1>L2(或T1>T2),该反应正向为吸热反应,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反应向正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