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从分类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B.氨气属于非电解质,Cu属于电解质
C.Na2CO3溶液显碱性,说明Na2CO3属于碱
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酸性氧化物

分析 A、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
B、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依据概念实质分析判断;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碳酸根离子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组成和结构上分类属于盐;
D、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答 解:A、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A错误;
B、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了一水合氨是电解质,氨气属于非电解质,Cu是单质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B错误;
C、Na2CO3溶液显碱性是因为碳酸根离子水解,结合水电离处的氢离子,促进水电离平衡正向进行,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显碱性,组成和结构上分析Na2CO3属于盐,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所以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方法和概念实质的理解应用,主要是概念的理解应用,掌握物质组成和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CO2、SO2、NOx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气体,控制和治理CO2、SO2、NOx是解决温室效应、减少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有效途径.
(1)图1是在101kPa,298K条件下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1mol CO2和1mol 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已知:①N2(g)+O2(g)=2NO (g)△H=179.5kJ•mol-1
②2NO (g)+O2(g)=2NO2(g)△H=-112.3kJ•mol-1
请写出NO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2NO (g)+2CO (g)=N2(g)+2 CO2(g)△H=-759.8 kJ•mol-1
(2)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某科学实验小组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2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
①该反应在0~8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5mol/(L•min);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③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若实线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曲线Ⅰ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1,曲线Ⅱ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2,则K、K1和K2的大小关系是K1<K=K2
(3)有学者设想以如图3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将他们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请回答:
①若A为SO2,B为O2,C为H2SO4,则负极反应式SO2-2e-+2H2O=4H++SO42-
②若A为CO2,B为H2,C为CH3OH,则正极反应式CO2+6H++6e-=CH3OH+H2O.
15.(1)如图装置甲是某种不溶于水的气体X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必要时可以加热),所用的试剂从下列试剂中选取2-3种:硫化亚铁、二氧化锰、铜屑、氯化铵、稀氨水、大理石、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蒸馏水.
①气体X的分子式是NO.
②所选择的药品a是稀硝酸,c是蒸馏水.
③下列装置乙和丙,能代替装置甲的简易装置是乙(填“乙”或“丙”)

④请写出在试管a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
(2)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或稀硝酸反应(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所得到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针对这种现象,学生进行了讨论,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Cu2+浓度差异引起了这种现象,你认为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依据是:铜片质量相同,生成铜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溶液体积相同,且硝酸过量,故生成的Cu2+的浓度相同;
另一种意见是:溶液呈绿色可能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并用实验进行了证明,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acd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3)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60 mL.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