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苯酚能用浓溴水来检验,其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分析 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羟基的邻位、对位C上的H原子变得比较活泼,容易被取代,如: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和HBr,据此判断反应现象.
解答 解:浓溴水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沉淀,反应方程式为,所以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点评 本题考查了苯酚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苯酚的化学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下列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Cu2+、Mg2+、SO42-、NO3- | B. | NH4+、Ba2+、SO42-、OH- | ||
C. | K+、Na+、MnO4-、S2- | D. | Na+、Ca2+、NO3-、Cl- |
19.下列图示箭头方向表示与某种常见试剂在通常条件下(不含电解)发生转化,其中6步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一组物质是
( )
选项 | W | X | Y | Z | |
A | N2 | NH3 | NO | NO2 | |
B | Na | Na2O2 | NaOH | Na2CO3 | |
CC | Cu | CuSO4 | CuCl2 | Cu(OH)2 | |
D | Al | Al2(SO4)3 | AlCl3 | NaAlO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6.三乙酸甘油酯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定香剂和增塑剂.实验室制备三乙酸甘油酯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相关数据如下:3CH3COOH+$?_{△}^{浓H_{2}SO_{4}}$+3H2O
实验步骤:
步骤1.在500mL反应器中加入200g冰醋酸,92g甘油和100mL苯,开动搅拌器,慢慢从插温度计口加入3mL浓硫酸后,缓缓加热并回流1h,停止加热.
步骤2.用5%碳酸钠溶液洗涤,再用水洗涤,最后加入无水氯化钙.
步骤3.先进行常压蒸馏收集75~85℃馏分.
步骤4.将常压馏分再进行减压蒸馏,收集128~131℃/933Pa馏分,最终得产品176g.
(1)步骤1先开搅拌器后加浓硫酸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浓硫酸浓度过大,造成有机物脱水炭化;冰醋酸过量的目的是有利于向酯化方向移动,提高甘油的转化率
(2)用5%碳酸钠溶液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产品的硫酸、乙酸;加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除去有机物中的水份
(3)最后用减压蒸馏而不用常压蒸馏其原因是防止常压蒸馏温度过高导致产品分解
(4)本次实验产率为80.7%.
物质 | 相对 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水中 溶解性 |
甘油 | 92 | 1.2636 | 290 (分解) | 溶 |
乙酸 | 60 | 1.0492 | 118 | 溶 |
三乙酸甘油酯 | 218 | 1.1596 | 258 | 不溶 |
步骤1.在500mL反应器中加入200g冰醋酸,92g甘油和100mL苯,开动搅拌器,慢慢从插温度计口加入3mL浓硫酸后,缓缓加热并回流1h,停止加热.
步骤2.用5%碳酸钠溶液洗涤,再用水洗涤,最后加入无水氯化钙.
步骤3.先进行常压蒸馏收集75~85℃馏分.
步骤4.将常压馏分再进行减压蒸馏,收集128~131℃/933Pa馏分,最终得产品176g.
(1)步骤1先开搅拌器后加浓硫酸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浓硫酸浓度过大,造成有机物脱水炭化;冰醋酸过量的目的是有利于向酯化方向移动,提高甘油的转化率
(2)用5%碳酸钠溶液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产品的硫酸、乙酸;加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除去有机物中的水份
(3)最后用减压蒸馏而不用常压蒸馏其原因是防止常压蒸馏温度过高导致产品分解
(4)本次实验产率为80.7%.
16.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frac{0.20}{{t}_{1}}$mol•L-1•min-1
(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mol.
(3)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g)、H2O(g)、CO2(g)、H2(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0mol、2.00mol、1.20mol、1.20mol,则此时该反应v(正)>v(逆)(填“>”、“<”或“=”).
(5)该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增加水蒸汽的量或减少氢气的量(写出两种).
(6)若该容器绝热体积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②③.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⑥v(CO2)正=v(H2O)逆.
CO(g)+H2O(g)?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 n(CO)/mol | n (H2O)/mol |
0 | 1.20 | 0.60 |
t1 | 0.20 | |
t2 | 0.80 |
(1)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frac{0.20}{{t}_{1}}$mol•L-1•min-1
(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mol.
(3)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g)、H2O(g)、CO2(g)、H2(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0mol、2.00mol、1.20mol、1.20mol,则此时该反应v(正)>v(逆)(填“>”、“<”或“=”).
(5)该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增加水蒸汽的量或减少氢气的量(写出两种).
(6)若该容器绝热体积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②③.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⑥v(CO2)正=v(H2O)逆.
3.用1k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某物质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为2.358mol/kg,则该物质可能为( )
A. | NaHCO3 | B. | CaCO3 | C. | KHCO3 | D. | Na2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