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2Ag+Zn(OH)2$?_{放电}^{充电}$Ag2O+Zn+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g2O | |
B. | 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 |
C. | 电池充电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g | |
D. | 电池充电时,阴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分析 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化银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阴极上氢氧化锌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上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放电时,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g2O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故A错误;
B.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Ag被氧化生成Ag2O,故C正确;
D.电池充电时,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电极反应、正负极和阴阳极的判断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下列化学用语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A. | 臭氧空洞 | B. | 酸雨 | C. | 赤潮 | D. | 潮汐 |
20.有机物X的蒸气相对氢气的密度为51,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7%,则能在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的X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 15种 | B. | 13种 | C. | 11种 | D. | 9种 |
14.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氮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可发生反应形成有毒烟雾 | |
B.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 |
C. | 雾霾中含有大量超标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 | |
D. | 用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是因为铝和浓HNO3不反应 |
1.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A-J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1)元素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VⅡA族.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ClO4,它与碱性最强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3)C与D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该化合物是由离子和共价键形成.
(4)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D、E、F、G、H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如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②、实验④所对应的实验现象分别为6、3(填序号)
实验⑥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实验结论:从左到右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递减,得电子能力递增.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族 |
2 | A | B | C | |||||
3 | D | E | F | G | H | |||
4 | I | J |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ClO4,它与碱性最强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3)C与D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该化合物是由离子和共价键形成.
(4)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D、E、F、G、H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如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E单质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1.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向新制的Na2G溶液中滴加新制的单质H的水溶液 | 2.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一小块金属D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 3.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④将单质E投入稀盐酸中 | 4.反应开始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⑤将单质F投入稀盐酸中 | 5.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⑥向FH3溶液中滴加DOH溶液至过量 | 6.生成淡黄色沉淀. |
实验内容:
实验②、实验④所对应的实验现象分别为6、3(填序号)
实验⑥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实验结论:从左到右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递减,得电子能力递增.
18.下图M只含C、H、0、N 4种元索的有机物分子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能与浓硝酸作用显黄色 | |
B.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 |
C. | 与盐酸不反应 | |
D. | 与NaHCO3溶液不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