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四氯化锡的有关性质,拟先利用下列装置和药品进行四氯化锡的制备.已知四氯化锡具有强的吸水性,SnCl4和Sn的部分数据如下密度 | 熔点 | 沸点 | |
四氯化锡 | 2.2g?cm-3 | -33℃ | 114℃ |
金属锡 | 5.77g?cm-3 | 231℃ |
![](http://thumb.zyjl.cn/pic6/res/gzhx/web/STSource/20131031222717714942262/SYS201310312227177149422008_ST/images0.png)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时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 → → → → → ;
(2)仪器G的名称是 ;实验时,G中冷却水的流向是从 进入(填符号);
(3)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F中盛装的化学试剂是 ;其作用是 ;
(5)IVA族从上到下有C、Si、Ge、Sn、Pb等元素,请比较该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顺序为(用化学式表示) .
【答案】分析:(1)按照气体的发生、除杂、干燥、尾气吸收等设计实验仪器的连接;
(2)G为冷凝管,应从Q进水,从P出水;
(3)A中制备氯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应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备;
(4)F中盛装碱石灰,具有碱性,可与水或酸性气体反应;
(5)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解答:解:(1)用A制备氯气,分别在D、C中进行除杂和干燥,然后在B中发生反应制备SnCl4,冷却后在E中收集,最后连接F,进行尾气吸收,连接顺序为D→C→B→G→E→F,
故答案为:D→C→B→G→E→F;
(2)G为冷凝管,为达到充分冷凝的效果,应从Q进水,从P出水,故答案为:冷凝管;Q;
(3)A中制备氯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应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故答案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4)F中盛装碱石灰,具有碱性,可与水或酸性气体反应,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E中,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
故答案为: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E中,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
(5)金属性:Pb>Sn>Ge,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Pb(OH)4>Sn(OH)4>Ge(OH)4,
故答案为:Pb(OH)4>Sn(OH)4>Ge(OH)4.
点评: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制备氯气的反应条件,不加热时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解答时注意题中信息.
(2)G为冷凝管,应从Q进水,从P出水;
(3)A中制备氯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应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备;
(4)F中盛装碱石灰,具有碱性,可与水或酸性气体反应;
(5)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解答:解:(1)用A制备氯气,分别在D、C中进行除杂和干燥,然后在B中发生反应制备SnCl4,冷却后在E中收集,最后连接F,进行尾气吸收,连接顺序为D→C→B→G→E→F,
故答案为:D→C→B→G→E→F;
(2)G为冷凝管,为达到充分冷凝的效果,应从Q进水,从P出水,故答案为:冷凝管;Q;
(3)A中制备氯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应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故答案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4)F中盛装碱石灰,具有碱性,可与水或酸性气体反应,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E中,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
故答案为: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E中,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
(5)金属性:Pb>Sn>Ge,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Pb(OH)4>Sn(OH)4>Ge(OH)4,
故答案为:Pb(OH)4>Sn(OH)4>Ge(OH)4.
点评: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制备氯气的反应条件,不加热时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解答时注意题中信息.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