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溶解性 | |
环己醇 | 100 | 0.9618 | 161 | 微溶于水 |
环己烯 | 82 | 0.8102 | 83 | 难溶于水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放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D(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重新配料 C.不需补加 D.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C(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冷凝管 E.接收器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分析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碎瓷片能防暴沸,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将环己醇倒入浓硫酸中;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环己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根据二者沸点知,要想得到较纯净的环己烯,应该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氯化钙作干燥剂,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
(2)碎瓷片有放暴沸作用;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4)无水氯化钙能作干燥剂;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根据各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
(6)环己醇的物质的量=$\frac{20g}{100g/mol}$=0.2mol,根据C原子守恒知,理论上生成环己烯的物质的量也是0.2mol,其质量=0.2mol×82g/mol=16.4g,生成的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frac{10g}{16.4g}×100%$.
解答 解: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碎瓷片能防暴沸,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将环己醇倒入浓硫酸中;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环己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根据二者沸点知,要想得到较纯净的环己烯,应该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氯化钙作干燥剂,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故答案为:冷凝管;
(2)碎瓷片的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暴沸现象,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故选D,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D;
(3)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故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检漏;上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
故答案为:干燥;
(5)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知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吸滤瓶和球形冷凝器管,
故选:C;
(6)环己醇的物质的量=$\frac{20g}{100g/mol}$=0.2mol,根据C原子守恒知,理论上生成环己烯的物质的量也是0.2mol,其质量=0.2mol×82g/mol=16.4g,生成的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frac{10g}{16.4g}×100%$=61%,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明确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顺序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从实验安全性、评价性、操作规范性等方面分析解答,充分利用题给信息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中等.
A. | 10 mL 0.1 mol•L-1的氯化铝溶液 | B. | 20 mL 0.1 mol•L-1的氯化钙溶液 | ||
C. | 30 mL 0.2 mol•L-1的氯化钾溶液 | D. | 40 mL 0.25 mol•L-1的氯化钠溶液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1 mol荧火黄完全燃烧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体积为459.2L | |
B. | 荧火黄分子中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 |
C. | 1 mol荧火黄最多可与含4 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 | |
D. | 荧火黄的分子式为C20H14O5 |
温度/℃ | 360 | 440 | 520 |
K值 | 0.036 | 0.010 | 0.0038 |
②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d(填字母序号).
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CH4(g)+H2O(g)?CO(g)+3H2(g)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frac{n({H}_{2}O)}{n(C{H}_{4})}$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中CH4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p2(填“>”、“=”或“<”).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g)+H2 (g)获取.
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2.25.
②保持温度仍为T℃,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cd(填字母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CO):n(H2O):n(CO2):n(H2)=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