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放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D(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重新配料  C.不需补加  D.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C(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冷凝管  E.接收器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分析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碎瓷片能防暴沸,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将环己醇倒入浓硫酸中;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环己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根据二者沸点知,要想得到较纯净的环己烯,应该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氯化钙作干燥剂,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
(2)碎瓷片有放暴沸作用;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4)无水氯化钙能作干燥剂;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根据各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
(6)环己醇的物质的量=$\frac{20g}{100g/mol}$=0.2mol,根据C原子守恒知,理论上生成环己烯的物质的量也是0.2mol,其质量=0.2mol×82g/mol=16.4g,生成的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frac{10g}{16.4g}×100%$.

解答 解: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碎瓷片能防暴沸,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将环己醇倒入浓硫酸中;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环己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根据二者沸点知,要想得到较纯净的环己烯,应该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氯化钙作干燥剂,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故答案为:冷凝管;
(2)碎瓷片的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暴沸现象,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故选D,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D;
(3)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故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检漏;上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
故答案为:干燥;
(5)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知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吸滤瓶和球形冷凝器管,
故选:C;
(6)环己醇的物质的量=$\frac{20g}{100g/mol}$=0.2mol,根据C原子守恒知,理论上生成环己烯的物质的量也是0.2mol,其质量=0.2mol×82g/mol=16.4g,生成的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frac{10g}{16.4g}×100%$=61%,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明确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顺序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从实验安全性、评价性、操作规范性等方面分析解答,充分利用题给信息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某《化学教育》杂志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使之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请回答:
(1)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少量无色气泡,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淡黄绿色消失;
(2)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
(3)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Ca(HCO32
(4)实验③中产生大量无色气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CO3-=CO2↑+H2O.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
请回答:
(5)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CO2因溶解而  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
(6)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BL,发现$\frac{BL}{{{22}{.4L/mol}}}$明显小于$\frac{Ag}{100g/mol}$.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碳酸钙与氯水反应生成的Ca(HCO32 受热时,除生成 CO2 外,还生成了CaCO3
(7)实验后发现,装置Ⅱ中的液体增多了,其原因是从圆底烧瓶蒸出的水蒸气在广口瓶中冷凝、聚集.
3.Fe、Al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Fe、Al的卤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均为重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l(OH)3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用铝、稀硫酸、烧碱为原料,制备一定量的Al(OH)3.他们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Al   硫酸  Al2(SO43   氢氧化钠  Al(OH)3
方案二:Al   氢氧化钠  NaAlO2   硫酸  Al(OH)3
从节约药品的角度思考,你认为哪一种方案好?方案二较好;
(2)请写出AlCl3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3)已知反应:3Br2+6FeCl2=4FeCl3+2FeBr3,向1L 0.4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6.72L Cl2(标准状况),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总方程式表示)3Cl2+4Fe2++2Br-=6Cl-+4Fe3++Br2
(4)已知铁的某种氧化物化学式为FexO(x<1),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6.3%,则FexO中x值(精确至0.01)为0.92,该氧化物中的Fe分别为Fe2+、Fe3+,计算n(Fe2+):n(Fe3+)=19:4;
(5)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不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后剩余金属m1 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 g,则m1大于(填“小于”、“大于”或“等于”)m2
(6)以铁为阳极,铝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4mol 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为10mol.
20.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360440520
K值0.0360.0100.0038
(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随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②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d(填字母序号).
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CH4(g)+H2O(g)?CO(g)+3H2(g)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frac{n({H}_{2}O)}{n(C{H}_{4})}$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中CH4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p2(填“>”、“=”或“<”).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g)+H2 (g)获取.
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2.25.
②保持温度仍为T℃,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cd(填字母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CO):n(H2O):n(CO2):n(H2)=1:16:6: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