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化学方法区别SO2与CO2最好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A. 紫色的石蕊试液 B. 品红溶液
C. 澄清的石灰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A、SO2与CO2都是酸性气体,溶于水都能生成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B、SO2具有漂泊性,CO2没有,所以可将两种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变的是CO2,故B正确。C、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先变浑浊在变澄清,故C错误。SO2和CO2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B。
【题目】某温度下,CO(g)+H2O (g)CO2(g)+H2(g)的平衡常数K=1。该温度下在体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CO(g)和H2O(g)的起始浓度及5 min时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甲 | 乙 | |||
起始浓度 | 5min时浓度 | 起始浓度 | 5min时浓度 | |
c(CO)/mol/L | 0.1 | 0.08 | 0.2 | x |
c(H2O)/mol/L | 0.1 | 0.08 | 0.2 | y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x=y=0.16
B. 反应开始时,乙中反应速率比甲快
C. 平衡时,乙中的c(CO)是甲中的2倍
D. 平衡时,乙中H2O的转化率是50%
【题目】已知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某小组同学对该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1)甲同学首先进行了实验1。
实验 1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 取2 mL 1 mol·L-1 KI溶液, 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3滴(1滴约为0.05 mL,下同)。 | ⅰ. 溶液呈棕黄色。 | |
ⅱ. 向其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 | ⅱ. 溶液不显红色。 |
① 写出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甲同学认为溶液不显红色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c(Fe3+)太低,改进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
实验2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 取2 mL 0.1 mol·L-1 KI溶液, 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3滴。 | ⅰ. 溶液呈棕黄色。 | |
ⅱ. 向其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 | ⅱ. 溶液显红色。 | |
ⅲ. 继续加入2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 | ⅲ. 液体分层,上层红色消失,变为棕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
本实验改用0.1 mol·L-1 KI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实验2中加入CCl4后上层溶液红色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用CCl4萃取后上层溶液仍为棕黄色”的原因是I2未被充分萃取,但乙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信息:I2、I3-在水中均呈棕黄色,两者有如下关系:I2+I-I3-。于是提出假设: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I3-。
① 为验证假设,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
实验3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 取1 mL实验2中棕黄色的上层清液,再加入2 mL CCl4, 振荡、静置。 | ⅰ. 液体分层,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 |
ⅱ. 取1 mL饱和碘水,加入2 mL CCl4, 振荡、静置。 | ⅱ. 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
实验3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甲同学依据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选用实验2中的试剂,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更加严谨的实验,证明了平衡I2+I- I3-的存在。
请你补充完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将实验2中下层紫红色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装于两支试管中,向试管1中加入1 mL水,振荡、静置;向试管2中_________________。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