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有机物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料】乙烯的比例模型如图1所示.实验测乙烯中碳碳双键的键能(键能是指断开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是615kJ/mol,乙烷中碳碳单键的键能是348kJ/mol.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较弱的一个键断裂,这是乙烯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等的原因.常温下乙烯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工业上所用的乙烯,主要是从石油化工所生产的气体产品中分离出来的.在实验室中,通常是加热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170℃时制得乙烯,在这个反应中,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Ⅰ.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结构式是.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d(填序号).
a.一氯乙烯(CH2=CHCl)中六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b.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是两条相同的碳碳单键
c.长途运输水果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以保持水果新鲜
d.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以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实验室制取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4)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混有SO2等气体杂质.下列试剂中,可用于检验乙烯中混有的SO2的是c(填序号).
a.溴水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品红溶液
Ⅱ.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如图2转化:
(1)B物质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
(2)反应②(B-C)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 $→_{△}^{Cu}$2CH3CHO+2H2O.
(3)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
(4)B和D的反应装置如图3所示.
①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②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2CO3溶液.
分析 I.(1)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碳原子之间形成C=C双键;
(2)a.一氯乙烯(CH2=CHCl)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b.根据碳碳双键与碳碳单键的键能分析解答;
c.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乙烯;
d.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得到二氧化碳,会引入新杂质;
(3)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与水;
(4)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能与乙烯、二氧化硫反应,用品红溶液进行检验二氧化硫;
Ⅱ.乙烯与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乙醇与D反应得到乙酸乙酯,则D为CH3COOH,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解答 解:I.(1)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碳原子之间形成C=C双键,聚乙烯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2)a.一氯乙烯(CH2=CHCl)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故a正确;
b.乙烯中碳碳双键的键能是615kJ/mol,乙烷中碳碳单键的键能是348kJ/mol,故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不是两条相同的碳碳单键,故b错误;
c.乙烯可以催熟水果,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乙烯,以保持水果新鲜,故c正确;
d.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得到二氧化碳,会引入新杂质,故d错误,
故选:bd;
(3)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4)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能与乙烯、二氧化硫反应,不能检验混有的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进行检验二氧化硫,
故选:c;
Ⅱ.乙烯与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乙醇与D反应得到乙酸乙酯,则D为CH3COOH,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1)B为CH3CH2OH,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故答案为:羟基;
(2)反应②(B-C)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 $→_{△}^{Cu}$2CH3CHO+2H2O,故答案为:2CH3CH2OH+O2 $→_{△}^{Cu}$2CH3CHO+2H2O;
(3)反应③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4)B和D的反应装置如图3所示.
①试管a中是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②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醇与乙酸,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饱和Na2CO3.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A. | 氯乙烯 | B. | 氯乙烯和乙烯 | C. | D. |
A. | 塑料 | B. | 合成纤维 | C. | 蛋白质 | D. | 合成橡胶 |
A. | CO2+CH4$→_{△}^{催化剂}$CH3COOH | |
B. | 2CO2+6H2$→_{△}^{催化剂}$C2H5OH十3H2O | |
C. | 2CO2+6H2$→_{△}^{催化剂}$CH2=CH2+4H2O | |
D. | 6CO2+6H2O$\stackrel{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
A. | 全部 | B. | ②③④ | C. | ②③⑤ | D. | ①③④ |
A. | 浓硝酸、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 |
B. |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 |
C. | 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 |
D. | 少量的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 |
A. | 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C2H5+OH-→CH3COOH+C2H5O- | |
B. | 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的醛基:CH3CHO+2Ag(NH3)2OH$\stackrel{水浴加热}{→}$CH3COO-+NH4++3NH3+2Ag↓+H2O | |
C. |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H2O+2C6H5O-→2C6H5OH+2CO32- | |
D. | 甘氨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N-CH2COOH+OH-→H2N-CH2COO-+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