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图像A代表任何可逆反应中生成物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图
B.图像B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Z(s) 3X(g)+2Y(g)
C.图像C代表在10 L容器、850℃时反应,到4 min时,反应放出51.6 kJ的热量
D.图像D代表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其在20~40 min之间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C
【解析】A项,只代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像,故不正确;B项,反应物Z不一定是固体,且Z的化学计量数为3,不正确;C项,正确;D项,由图像知,A、B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则x=1,30 min时A、B、C的浓度均减小且减小幅度相同,故采用减小压强的措施,此时平衡常数不变,故不正确。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 GB5461 |
产品等级 | 一级 |
配料 |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
碘含量(以I计) | 20~50 mg/kg |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KIO3+__________KI+__________H2SO4=__________K2SO4+__________I2+__________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 稀溶液,将I2 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2.0×10-3mol/L 的Na2S2O3溶液10.0 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