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某化学探究小组拟用废铜屑制取Cu(NO3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I、如图所示,用浓HNO3和过量的废铜屑充分反应制硝酸铜溶液.
(1)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4H++2NO3-=Cu2++2NO2↑+2H2O.
(2)①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
②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③你认为此装置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不合理,密闭体系中立即产生大量气体,会有安全隐患;或者合理,慢慢挤压,胶头滴管控制反应速率,使NaOH溶液及时吸收NO2
Ⅱ、为了探究Cu(NO32热稳定性,探究小组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仪器均略去)

(3)往试管中放入研细的无水Cu(NO32晶体并加热,观察到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最终残留黑色粉末;在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由此判断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frac{\underline{\;\;△\;\;}}{\;}$2CuO+4NO2↑+O2↑.
Ⅲ、利用Cu(NO32制备浅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
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水浴加热,用0.4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样品.下表是化学探究小组的实验记录,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序号1234
温度/℃35507095
样品颜色深蓝色深蓝色浅绿色暗蓝色
(4)95℃时,制得的样品颜色发暗的可能原因是:含有黑色的氧化铜.
(5)70℃时,实验得到3.82g样品,取此样品加热至分解完全(杂质不反应),得到3.20g固体,此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是58.1%.

分析 I、(1)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
(2)①反应生成的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
②铜离子存在水解平衡,所以不能直接加热蒸发获得硫酸铜晶体,一般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离子,需要洗涤除去;
③该装置为密闭体系,在该体系中若立即产生大量气体,会有安全隐患,如果慢慢产生气体,则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Ⅱ、(3)红棕色气体为NO2,最终残留黑色粉末为CuO,Cu(NO32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
Ⅲ、(4)95℃时,制得的样品颜色发暗的可能原因是含有黑色的氧化铜;
(5)碱式碳酸铜完全分解得到CuO,设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为x,依据碱式碳酸铜的方程式,利用“差量法”计算得到所求量.

解答 解:Ⅰ、(1)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2NO3-=Cu2++2NO2↑+2H2O;
(2)①反应生成的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所以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氮氧化物,
故答案为:吸收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
②由于铜离子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所以从硝酸铜溶液中获得硝酸铜晶体,不能直接蒸发结晶,需要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洗涤的操作方法完成,
故答案为:冷却结晶;洗涤;
③该装置为密闭体系,在该体系中若立即产生大量气体,压强骤然增大,会有安全隐患,所以不合理,但如果慢慢挤压,胶头滴管控制反应速率,使NaOH溶液及时吸收NO2,该装置是合理,
故答案为:不合理,密闭体系中立即产生大量气体,会有安全隐患;或者合理,慢慢挤压,胶头滴管控制反应速率,使NaOH溶液及时吸收NO2
II、(3)红棕色气体为NO2,最终残留黑色粉末为CuO,Cu(NO32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方程式为Cu(NO32$\frac{\underline{\;\;△\;\;}}{\;}$2CuO+4NO2↑+O2↑,
故答案为:2Cu(NO32$\frac{\underline{\;\;△\;\;}}{\;}$2CuO+4NO2↑+O2↑;
III、(4)CuCO3分解生成氧化铜,Cu(OH)2分解生成氧化铜,温度较高时,95℃时,制得的样品颜色发暗的可能原因是:含有分解生成的黑色的氧化铜,
故答案为:含有黑色的氧化铜; 
(5)碱式碳酸铜完全分解得到CuO,设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为x,依据碱式碳酸铜的方程式,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CO2↑+H2O;利用“差量法”计算可得:222:62=3.82x:(3.82-3.20),解得x=0.581=58.1%;
故答案为:58.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明确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