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9NA

B.25℃,pH13Ba(OH)2 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8g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D.1mol雄黄(As4S4),结构如图:,含有2NASS

【答案】C

【解析】

A.一个碳原子含有6个电子,三个氢原子有3个电子,一个碳正离子带一个正电荷,故一个碳正离子电子数为6+3-1=81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8NA,故A项错误;

B.题目中未指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氢氧根数目,故B项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气为过氧根失电子得来的氧化产物,且为唯一氧化产物,过氧根中氧为负一价,生成8g氧气即0.5mol氧气共失去1mol电子,即反应中失电子数为1NA,转移电子数为1NA,故C项错误;

D.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SS键,1mol雄黄含有2NASS键,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二氧化氯(ClO2)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气体,其熔点为-59.5℃,沸点为11.0℃,极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若温度过高,二氧化氯的水溶液可能会发生爆炸。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ClO2(加热和夹持装置均省略)

1)在圆底烧瓶中先放入一定量的KClO3和草酸H2C2O4),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在60~80℃之间反应生成ClO2CO2和一种硫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装置A中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____。反应开始后,可以观察到圆底烧瓶内的现象是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装置D中的溶液里除生成Na2CO3外,还生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另外两种盐,一种为NaClO3,另一种为_______

5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量取ClO2溶液20mL,稀释成100mL试样,量取V1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振荡后,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指示剂X,用 c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

已知:2ClO2+8H++10I==5I2+2C1+4H2O 2Na2S2O3+I2=Na2S4O6+2NaI

请回答:

①配制100mL步骤3中所需的Na2S2O3标准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步骤3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

③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g·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