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短周期中五种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且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A和B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总和,C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nsnnpn+1,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D和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且D原子的2p能级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B,C,D,E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填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下同);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
(2)C原子的电子排布图__,D2﹣的结构示意图__.A,D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化剂,其水溶液有弱酸性,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__,分子中含有__键(填“极性”或“非极性”,下同)是__分子.
(3)A,B,D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其中最简单原子数最少的一种是室内装潢时形成的主要气体污染物.试写出它的电子式__,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推测该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
(4)C和E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Y,其摩尔质量为65g/mol,Y受热或撞击时立即分解为两种单质.则Y的化学式为__,Y的阴离子是一种弱酸根离子,全由C元素组成,Y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答案】)Na>C>N>O N>O>C>Na H﹣O﹣O﹣H 极性、非极性 极性 sp2 平面三角形 NaN3 N3﹣+3H+=NH3↑
【解析】
短周期中五种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则A处于第一周期,B、C处于第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A为氢元素;C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nsnnpn+1,s能级只能容纳2个电子,即n=2,C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3,故C为氮元素;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A和B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总和,则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1=4,则B为碳元素;D原子的2p能级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原子序数大于氮元素,则D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4,故D为氧元素;D和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则E为Na元素,据此解答。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C>N>O;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元素原子2p能级容纳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量降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O>C>Na,故答案为:Na>C>N>O;N>O>C>Na。
(2)C为氮元素,N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O2-的结构示意图为,H、O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化剂,其水溶液有弱酸性,该化合物为H2O2,该化合物的结构式H-O-O-H,分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为极性键、氧原子之间为非极性键,为展开书页型结构,是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H-O-O-H;极性、非极性;极性。
(3)H、C、O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其中最简单原子数最少的一种是室内装潢时形成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为HCHO,其电子式为,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该分子中心原子C原子价层电子对水为3,不含孤电子对,故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答案为:;sp2;平面三角形。
(4)Na和N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Y,其摩尔质量为65g/mol,Y受热或撞击时立即分解为两种单质,分解为Na与氮气,Y的阴离子是一种弱酸根离子,全由C元素组成,令组成为NaxNy,则23x+14y=65,则x=1,y=3,故则Y为NaN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3-+3H+=NH3↑,故答案为:NaN3;N3-+3H+=NH3↑。
【题目】某学生探究如下实验(A):
实验A | 条件 | 现象 |
加热 | i.加热后蓝色褪去 ii.冷却过程中,溶液恢复蓝色 ⅲ.一段时间后,蓝色重又褪去 |
(1)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____。
(2)分析现象i、ii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平衡逆向移动。
设计实验如下,“现象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
“现象a”是____。
(3)再次分析:加热后单质碘发生了变化,实验如下:
I:取少量碘水,加热至褪色,用淀粉溶液检验挥发出的物质,变蓝。
Ⅱ: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冷却过程中一直未变蓝;加入稀H2SO4,瞬间变蓝。
对步骤Ⅱ中稀H2SO4的作用,结合离子方程式,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
(4)探究碘水褪色后溶液的成分:
实验1:测得溶液的pH≈5
实验2:取褪色后的溶液,完成如下实验:
①产生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②Ag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依据上述实验,推测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或离子)可能是_________。
(5)结合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实验A中现象i、现象iii蓝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