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发生反应Na 2 CO 3 + CO 2 +H 2 O= 2NaHCO3 ↓会沉淀但沉淀不会溶解。故①不发生“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现象;②向Fe(OH) 3 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首先是硫酸电离产生的离子中和Fe(OH) 3 胶体上的电荷,胶体聚沉,然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溶解。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 ③刚开始滴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AgNO3+NH3·H2O=AgOH↓+NH4NO3继续滴加氨水,白色沉淀溶解AgOH+2NH3·H2O=[Ag(NH3)2]OH+2H2O,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 ④Na2Si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硅酸不溶于盐酸,故④不发生“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现象。①④符合条件,故答案选C。
【题目】下表给出了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 NaCl | MgCl2 | AlCl3 | CCl4 |
熔点/℃ | 801 | 712 | 190 | -22.6 |
沸点/℃ | 1 413 | 1 412 | 182.7 | 76.8 |
关于表中4种氯化物有下列说法:
(1)AlCl3在加热时可升华
(2)CCl4属于分子晶体
(3)1 500 ℃时NaCl的分子组成可用NaCl表示
(4)AlCl3是典型的离子晶体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1)和(2) B. 只有(3)
C. 只有(1)(2)(3) D. 全部正确
【题目】草酸和高锰酸钾能发生反应: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Ⅰ.某小组同学探究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序号 | KMnO4酸性洛液 | H2C2O4溶液 | H2O | 褪色时间 | ||
V/mL | c/(mol/L) | V/mL | c/(mol/L) | V/mL | ||
① | 10.0 | 0.01 | 5.0 | 0.50 | V1 | t1 |
② | 10.0 | 0.01 | V2 | 0.50 | 2.0 | t2 |
③ | 10.0 | 0.01 | 10.0 | 0.50 | 0 | t3 |
(1)V1=___________; V2=___________。
(2)褪色时间t1、t2、t3由长到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时,同学们发现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大家对此“异常”现象展开了讨论,根据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有两种,并为此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
猜想Ⅰ:此反应过程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猜想Ⅱ:……。
(1)要完成对猜想Ⅰ的实验验证,至少还需要一种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
(2)猜想Ⅱ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Ⅱ,进行该实验还要补充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
【题目】在1.01×l05Pa下,测得某些烷烃的沸点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 | 沸点(℃) |
正丁烷 | -0.5 |
正戊烷 | 36.1 |
异戊烷 | 27.8 |
新戊烷 | 9.5 |
正己烷 | 69.0 |
A. C5HI2的沸点随支链的增加而降低
B. 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
C. 标准状况下,lmol新戊烷的体积为22.4L
D. 其他条件相同时,降低温度,以上5种烷烃中正丁烷最先液化
【题目】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 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 |
B | 硫的氧化物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 能形成光化学烟雾 |
C | 热的纯碱清除炊具残留油污 | 纯碱水解成碱性 |
D | 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Na、Mg | 电解池的阴极析出物有强还原性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