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开封一模)【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铜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广泛地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国防等领域.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1s22s22p63s23p63d5
1s22s22p63s23p63d5
,NO-3的空间构型为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用文字描述);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成CO2,HCHO被氧化成CO2和H2O.根据等电子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
C≡O
C≡O
,1mol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2NA
2NA

(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图1),a位置上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3
sp3
,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
K2CuCl3
K2CuCl3


(4)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对金属铜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图2),边长为361pm,又知铜的密度为9.00g/cm3,则铜晶胞的体积是
4.7×10-23
4.7×10-23
cm3、晶胞的质量是
4.23×10-22
4.23×10-22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6.01×10-23mol-1
6.01×10-23mol-1
(列式计算);
(5)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其原因是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能互相促进使反应进行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能互相促进使反应进行
分析:(1)Mn是原子序数为25,价电子排布为3d54s2,先失去4s的2个电子,即得Mn2+,NO-3离子中氮原子无孤对电子对,配位原子为3,即N采取sp2杂化;
(2)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根据氮气分子的结构式书写CO的结构式;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C═O双键,双键中1个为σ键,1个为π键;
(3)由看图可知:a位置上Cl原子的空间构型是V型,Cl有2个孤电子对,2个σ键,杂化轨道数2+2=4,
由已知条件,不同价态的铜,Cu的化合价是+1、+2,KCuCl3的Cu+2,另一种的化学式中Cu的化合价+1,据此书写;
(4)根据晶胞的边长a,其体积为a3.晶胞的质量=密度×晶胞体积.晶胞中含有4个Cu原子,故铜的摩尔质量=
1
4
×晶胞质量×NA,据此计算NA
(5)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说明两者能互相促进反应,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氨与Cu2+形成配离子.
解答:解:(1)Mn是原子序数为25,价电子排布为3d54s2,先失去4s的2个电子,即得Mn2+,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NO-3离子中氮原子无孤对电子对,配位原子为3,即N采取sp2杂化,NO-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平面三角形;
(2)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根据氮气分子的结构式看着CO的结构式为C≡O;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C═O双键,双键中1个为σ键,1个为π键,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C═O双键,所以1mol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2NA
故答案为:C≡O;2NA
(3)由看图可知,a位置上Cl原子的空间构型是V型,Cl有2对孤电子对,2个σ键,杂化轨道数为2+2=4,故其杂化方式sp3;由已知条件,不同价态的铜,Cu的化合价是+1、+2,KCuCl3的Cu+2,另一种的化学式中Cu的化合价+1,其化学式是K2CuCl3,故答案为:sp3;K2CuCl3
(4)根据晶胞的边长a=361pm=3.61×10-8cm,其体积为(3.61×10-8cm)3=4.7×10-23cm3
晶胞的质量=9.00g/cm3×4.7×10-23cm3=4.23×10-22g;
晶胞中含有4个Cu原子,故63.6g/mol=
1
4
×4.23×10-22g×NA,解得NA=6.01×10-23mol-1
故答案为:4.7×10-23cm3;4.23×10-22g;6.01×10-23mol-1
(5)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能互相促进使反应进行,故答案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能互相促进使反应进行.
点评:本题以科学研究铜锰氧化物作背景,考查学生对电子排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与空间构型、等电子体原理、晶胞计算等,难度中等,是对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考查,基础性较强,重点突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开封一模)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及SO2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不仅安全性差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以及老师的指导,该小组设计了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2)请写出玻璃导管的作用
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
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
(只写一点就可);
(3)对试管A进行加热,发现D试管中有气泡逸出,品红溶液很快褪色,但最终未见C试管中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浑浊,为探究C试管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在化学手册中只查阅到下列物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
Ca(OH)2 0.173 Ba(OH)2 3.89
CaCO3 0.0013 BaSO3 0.016
Ca(HCO32 16.60
请你应用类比研究方法帮他们预测C试管未出现浑浊的原因:
生成了溶解度较大的亚硫酸氢钡
生成了溶解度较大的亚硫酸氢钡

(4)为验证C试管中溶液的组成,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现象
方案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热,用①
湿润的品红试纸
湿润的品红试纸
检验产生的气体.
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品红试纸褪色
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品红试纸褪色
方案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③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溶液并观察现象.
试管中出现浑浊
试管中出现浑浊
(5)实验完毕,取下试管B并加热,可观察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恢复为红色
溶液由无色恢复为红色
,该实验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
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

(6)试管D用于吸收多余的SO2,向吸收SO2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写出加溴水后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32-+Br2+2OH-=H2O+SO42-+2Br-
SO32-+Br2+2OH-=H2O+SO42-+2Br-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