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或生产操作,其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①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后形成沉淀
②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
③二氧化氮经加压凝成无色液体
④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
⑤水泥、砂子和水混合后硬化
⑥除去混在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③⑤ | D.①⑥ |
D
解析试题分析:①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后由于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②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作水的凝结核。但碘化银在人工降雨时见光分解,生成碘单质和银单质。产生了新的物质。③二氧化氮经加压发生反应产生无色的四氧化二氮。④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是因为植物油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产生新的物质。⑤水泥、砂子和水混合后硬化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⑥根据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的直径比电解质大利用除去渗析法混在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故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①⑥。选项为:D.
考点:考查实验或生产操作中涉及到的各种变化所属类型的知识。
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A.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 | B.向Ca(OH)2溶液中通入Cl2 |
C.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金属Na | D.向Mg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
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人烧瓶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 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水、氯化氢 |
B.硫酸、氨气 |
C.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 |
D.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 |
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 操作及现象 | 溶液 |
A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溶液变澄清。 | C6H5ONa溶液 |
B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 Na2SiO3溶液 |
C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 Ca(ClO)2溶液 |
D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 Ca(OH)2溶液 |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 叙述I | 叙述II |
A | 水玻璃具有黏性 | 盛装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
B | 往氯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 | CaCO3不溶于水,Ca(HCO3)2可溶于水 |
C | NH4Cl受热易分解 | 可用加热法除去I2中的NH4Cl |
D | 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氢氧化铁胶体和浓的氯化铁溶液 |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红褐色制得胶体 |
常温下,下列不发生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
①铜与浓硫酸 ②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 ③铜与浓硝酸 ④石英与纯碱
⑤铁与液氯 ⑥一氧化氮与氧气 ⑦硅与氧气 ⑧H2S与SO2
A.①②③⑥ | B.②③⑥⑧ | C.①④⑤⑦ | D.①②③⑦ |
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水,B为Al2S3固体,C中盛硫酸铜溶液,则C中有黑色沉淀生成 |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CaCl2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
C.若A为浓氨水,B为碱石灰,C中盛氯化铝溶液,则C中溶液先出现白色浑浊后澄清 |
D.若A为浓硫酸,B为铜,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褪色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单质Fe与Cl2、S反应的产物可以判断Cl2和S的氧化性强弱 |
B.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
C.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
D.干燥的氯气可使湿润的pH试纸退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