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1.95g过氧化钠样品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1)A中制取CO2的装置,从下列图①、②、③中选哪个图最好:②
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盐酸酸雾,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用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出现复燃.
(2)若E中的石灰水出现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所致.
(3)反应完毕时,若测得E中的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为250mL,又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填“大”或“小”),相差约30mL(取整数值,所用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4)你认为上述A-E的实验装置中,E部分是否安全、合理?E是否需要改为下列四项中的哪一项:不安全,不合理;乙.(用甲、乙、丙、丁回答)
分析 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1.95g过氧化钠样品为原料,制取O2,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所以A选择装置②,通过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挥发出的氯化氢,通过无水硫酸钙干燥后进入在综D合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氧气用排饱和石灰水方法收集,同时除去少量剩余的二氧化碳;
(1)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反应无需加热,且反应需要较多二氧化碳,应用②装置制备;实验中要依次进行除杂、干燥收集等操作;
(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3)如过氧化钠完全反应,则E中产生大量沉淀,且产生倒吸;
(4)根据过氧化钠的质量可以生成氧气的体积,理论生成气体的体积-实际氧气的体积=差值;
(5)根据是否能产生倒吸现象判断是否合理、安全;根据实验密度选择装置.
解答 解:(1)该反应的药品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所以所需装置为固液混合不加热型,所以排除①;③中只能制取少量二氧化碳而不能制取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排除③,故选②;
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水蒸气,氯化氢和碳酸氢钠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盐酸酸雾,除去HCl气体;
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所以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故答案为:②;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盐酸酸雾;白色固体变蓝色;用带火星,复燃;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说明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所致,
故答案为: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所致;
(3)1.95g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为v.
2Na2O2~~~~O2;
2mol 22.4L
$\frac{1.95g}{78g/mol}$ V
V=0.28L=280mL>250mL,所以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280mL-250mL=30mL;
原因是Na2O2可能含有其它杂质;D装置可能有氧气未被排出,
故答案为:小;30;
(4)E装置容易产生倒吸现象,所以不安全、不合理,所以需要改进;饱和石灰水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乙试管中进气管较长,二氧化碳能充分和饱和石灰水反应,丙试管中进气管较短,导致二氧化碳和饱和石灰水反应不充分,且随着气体的进入,试管中的液体被排到水槽中,故选乙.
故答案为:不安全,不合理;乙.
点评 本题以钠的化合物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结合物质的性质把握实验,难度中等.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装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的白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 现象 | 结论 |
方案1 |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 成红色 | 白色物 质为 Na2O |
方案2 | 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出现白 色沉淀 | |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 现象 |
(1)写出金属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2)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且也有可能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3)乙同学认为方案2得到的结论正确,白色物质为Na2CO3.
(4)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假设2成立.你的理由是方案2①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是CaCO3或Ca(OH)2;方案2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没有Na2O存在,所以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仅有Na2CO3,白色沉淀为CaCO3.
(5)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6)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不同意,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A. | 40mL 0.5mol•L-1 NaCl溶液 | B. | 10 mL 0.3 mol•L-1Na2SO4溶液 | ||
C. | 50mL 0.4 mol•L-1 NaOH溶液 | D. | 20mL 0.15 mol•L-1 Na3PO4溶液 |
A. | O2完全转化为SO3 | |
B. | SO2、O2、SO3同时存在 | |
C. | SO2、O2与SO3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 |
D. | 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
A. | 若c1=2c2,则w1<2w2,V<50 mL | B. | 若c1=2c2,则w1<2w2,V>50 mL | ||
C. | 若w1=2w2,则c1<2c2,V=50 mL | D. | 若w1=2w2,则c1>2c2,V<50 mL |
A. | 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Cu+2H++2NO3-═Cu2++2NO2↑+H2O | |
B. | 氯气与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Cl2+OH-═Cl-+ClO-+H2O | |
C. |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a2++2ClO-+H2O+CO2═CaCO3↓+2HClO | |
D. |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NH4++OH-$\frac{\underline{\;\;△\;\;}}{\;}$H2O+NH3↑ |
A. | 1.6mol/L | B. | 2mol/L | C. | 2.8 mol/L | D. | 4 mol/L |
A. |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
B. | 产物中的SO42-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 |
C. | FeS2只作还原剂 | |
D. | 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电子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