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Ⅱ.已知断开1mol H—H键,1mol N—H键、1 mol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391kJ、946kJ。一定条件下由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1mol NH3需要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_kJ的热量。

Ⅰ.(1)①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②镁片逐渐溶解;③烧杯中析出固体(或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固体   
(3)Mg+2H=Mg2+H2↑   (4)小于  Ⅱ.放出 46

解析试题分析:Ⅰ.(1)镁与盐酸剧烈反应,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体,反应放出热量使饱和溶液温度升高。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液中析出固体溶质,溶液变浑浊。
(2)镁与盐酸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析出的氢氧化钙使溶液呈浑浊状。
(3)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4)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小于镁片的盐酸的总能量。
Ⅱ. 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根据键能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H=436kJ/mol×3+946kJ/mol-2×3×391kJ/mol=-92kJ/mol,所以一定条件下由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1mol NH3需要放出的能量是92kJ/mol÷2×1.0mol=46kJ。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的计算等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通过化学变化放热而使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此类本题之一巧;饱和溶液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此为本题又一巧;抓住二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分)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短周期元素,有关位置及信息如下: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C单质一般保存在煤油中;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或损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为            
(2)同温同压下,将a L A氢化物的气体和b L D的氢化物气体通入水中,若所得溶液的pH=7,则a    b(填“>"或“<”或“=”)
(3)常温下,相同浓度F、G简单离子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F、G两元素先后沉淀,F (OH)n完全沉淀的pH是4.7,G (OH)n完全沉淀的pH是2.8,则ksp较大的是:              (填化学式)
(4)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其化学作用可能引发的后果有:                
①酸雨          ②温室效应     ③光化学烟雾    ④臭氧层破坏
(5)A和C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已知一定量的E单质能在B2 (g)中燃烧,其可能的产物及能量关系如下左图所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EB2(g) 与E(s)反应生成EB(g)的热化学方程式          
            
(7)若在D与G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所设计的原电池如上右图所示,其反应中正极反应式为                 

乙醇汽油是被广泛使用的新型清洁燃料,工业生产乙醇的一种反应原理为:
2CO(g) + 4H2(g)CH3CH2OH(g) + H2O(g) △H =" —256.1" kJ·mol1
已知:CO(g) + H2O(g)CO2(g)+H2(g)   △H=" —41.2" kJ·mol1
(1)以CO2(g)与H2(g)为原料也可合成乙醇,其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O2(g) +6H2(g)CH3CH2OH(g) +3H2O(g)  △H =          
(2)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①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Ag– ZSM– 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800℃,发现NO的转化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        ;在n(NO)/n(C O)=1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     左右。

②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 (s) +2NO2(g) N2 (g) + CO2 (g)。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人足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 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1
时间/min
NO
N2
CO2
0
1.00
0
0
20
0.40
0.30
0.30
30
0.40
0.30
0.30
40
0.32
0.34
0.17
50
0.32
0.34
0.17
 
I.根据表中数据,求反应开始至20min以v(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II.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下图表示CO2的逆反应速率[v(CO2)]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请在图中画出在30min改变上述条件时,在40min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的变化曲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