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室利用硫铁矿烧渣(主要含 Fe2O3、SiO2 等)制备碱式硫酸铁[Fea(OH)b (SO4)c]溶液, 并测定其组成。
(1)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操作 a 的名称为___,X 为___(填化学式)。
(3)加 CaCO3 调节溶液的 pH,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 Fe2(SO4)3 转化为 Fea(OH)b (SO4)c。若溶 液的 pH 偏高,将会导致溶液中铁元素的含量降低,其原因是___(用文字表述)。
(4)为测定碱式硫酸铁的组成,取一定量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1.7475 g。另一份溶液,先将 Fe3+还原为 Fe2+,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 0.02000 mol·L-1 K2 Cr2O7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K2 Cr2O7溶液 50.00 mL。求该样品的化学式(已知: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Fe2O3+3H2SO4=Fe2(SO4)3+3H2O 过滤 SiO2 溶液的pH偏高,将会导致溶液中的铁元素形成Fe(OH)3沉淀 n(SO42-)=n(BaSO4)=1.7475g÷233g/mol=0.0075mol
由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可知:6Fe2+~Cr2O72-,则碱式硫酸铁中n(Fe3+)=0.02mol/L×0.05Lmol×6=0.006mol
根据电荷守恒3n(Fe3+)=2n(SO42-)+n(OH-),则n(OH-)=0.006mol×3-0.0075mol×2=0.003mol
碱式硫酸铁中n(Fe3+):n(OH-):n(SO42-)=0.006mol:0.003mol:0.0075mol=4:2:5
所以碱式硫酸铁的化学式为Fe4(OH)2(SO4)5
【解析】
硫铁矿烧渣(主要含Fe2O3、SiO2等)和稀硫酸混合,发生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SiO2和稀硫酸不反应,过滤得滤渣为SiO2,滤液中含有Fe2(SO4)3,加入CaCO3粉末,调节溶液的pH,发生反应生成CaSO4、碱式硫酸铁溶液和CO2,滤渣的成分主要为CaSO4,过滤得滤液,Fe2(SO4)3转化为Fea(OH)b(SO4)c。
(1)酸浸过程中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2)根据分析可知,操作a为过滤,X为SiO2;
(3)若溶液的pH偏高,溶液中的Fe3+和OH-发生离子反应生成Fe(OH)3沉淀使溶液中铁元素的含量降低;
(4)根据碱式硫酸铁[Fea(OH)b(SO4)c]中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守恒,计算出碱式硫酸铁中Fe3+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电荷守恒计算OH-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得该样品的化学式。
(1)通过分析可知,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二氧化硅和硫酸不反应,所以X的成分为SiO2,操作a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SiO2。
(3)通过分析可知,若溶液的pH偏高,溶液中的Fe3+和OH-发生离子反应生成Fe(OH)3沉淀使溶液中铁元素的含量降低,故答案为:溶液的pH偏高,将会导致溶液中的铁元素形成Fe(OH)3。
(4)n(SO42-)=n(BaSO4)=1.7475g÷233g/mol=0.0075mol
由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可知:6Fe2+~Cr2O72-,则碱式硫酸铁中n(Fe3+)=0.02mol/L×0.05Lmol×6=0.006mol
根据电荷守恒3n(Fe3+)=2n(SO42-)+n(OH-),则n(OH-)=0.006mol×3-0.0075mol×2=0.003mol
碱式硫酸铁中n(Fe3+):n(OH-):n(SO42-)=0.006mol:0.003mol:0.0075mol=4:2:5
所以碱式硫酸铁的化学式为Fe4(OH)2(SO4)5。
【题目】下列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亚硫酸钠试样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1O)2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试样已氧化变质 |
B | 向Co2O3中滴入浓盐酸 | 产生黄绿色气体 | 氧化性:Co2O3 > C12 |
C | 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 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待测液中含有Fe2+ |
D |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 | 有白色沉淀和气体产生 | AlO2-与HCO3-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