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的是( )A. | NaHSO3 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 | B. | SO2气体通入H2S溶液中 | ||
C. | NaOH溶液滴入Ca(HCO3)2溶液中 | D. | 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
分析 A.亚硫酸氢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一氧化氮气体;
B.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当硫化氢消耗完毕时,溶液的酸性是由二氧化硫溶于水所导致;
C.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D.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大小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
解答 解:A.亚硫酸氢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一氧化氮气体,图象中产生气体的起始点错误,故A错误;
B.SO2气体通入氢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2H2S+SO2═3S↓+2H2O,酸的量开始减少,所以酸性减弱,当硫化氢消耗完毕时,溶液的酸性是由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所导致的,所以酸性又会增强,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加入氢氧化钠立刻产生碳酸钙沉淀,图象产生沉淀的起点不同,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反应,明确图象含义及发生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 v (D)=0.4 mol•L-1•s-1 | B. | v (C)=0.5 mol•L-1•s-1 | ||
C. | v (B)=0.6 mol•L-1•s-1 | D. | v (A)=0.15 mol•L-1•s-1 |
20.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 验证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 | B. | 分离苯和酒精 | ||
C. | 制取少量O2 | D. | 收集少量NO2气体 |
7.下列关于FeCl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三种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都带电荷 | |
B. | 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产物都是三氧化二铁 | |
C. | FeCl2、FeCl3、溶液能稳定存在,而Fe(OH)3胶体不能稳定存在 | |
D. | 一定条件下可完成转化:FeCl2溶液→FeCl3溶液→Fe(OH)3胶体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镁铝合金密度较小、强度高,常用作制造航天器的材料 | |
B. | 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可能是△H>0、△S>0 | |
C. | CaC2着火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
D. |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
5.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
A. |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 B. |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 ||
C. | 醛基的电子式: | D. | 葡萄糖的最简式(实验式):C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