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按照下表左边的实验操作,可以观察到表中右边的实验现象.请从“实验现象”栏中选择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实验操作 | 答案 | 实验现象 |
(1)将浓硫酸滴在小木条上 | A.产生白烟 B.产生蓝色物质 C.溶液呈红色 D.变黑色 | |
(2)将分别蘸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 ||
(3)在盛有KI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水 | ||
(4)在盛有FeC13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 |
分析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纤维素中的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
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二者相遇立即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而产生白烟;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
氯化铁和KSCN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而导致溶液呈血红色.
解答 解:(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纤维素中的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最后将纤维素氧化为黑色的碳,故选D;
(2)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二者相遇立即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而产生白烟,所以看到的现象是产生白烟,故选A;
(3)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产生蓝色物质,故选B;
(4)氯化铁和KSCN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而导致溶液呈血红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由黄色转化为血红色,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铁离子、碘离子检验方法及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下列四个选项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化学反应A(g)+3B(g)?2C(g)+2D(g) 测得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 v(D)=0.6 mol•L-1•min-1 | B. | v(B)=0.45 mol•L-1•s-1 | ||
C. | v(C)=0.40 mol•L-1•min-1 | D. | v(A)=0.2 mol•L-1•s-1 |
6.由2一氯丙烷制取少量1,2一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 | 消去→加成→水解 | B. | 加成→消去→取代 | C. | 消去→加成→消去 | D. | 取代→消去→加成 |
3.配制200ml0.1mol/L稀硫酸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使得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A. |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 | |
B. |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 |
C. |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
D. |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烧杯,再用蒸馏水洗量筒2~3次,洗液倒入烧杯中 |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放热反应:SO2(g)+NO2(g)?SO3(g)+NO(g),△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达到平衡时,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 |
B. | 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 |
C. | 加压,平衡不移动,但正、逆反应速率都不改变 | |
D. | 减小SO2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
7.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描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滴水成冰 | B. | 木已成舟 | C. | 烛炬成灰 | D. | 沙里淘金 |
4.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 )
A. | 四氯化碳 | B. | 汽油 | C. | 煤油 | D. | 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