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 A、0.1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且互不相同,t3时刻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若t1=15 s,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1 | |
B. |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 |
C. | 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 |
D. | 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A(g)?B(g)+2C(g)△H=-50a kJ•mol-1 |
分析 t1时△c(A)=0.15mol/L-0.06mol/L=0.09mol/L,△c(C)=0.11mol/L-0.05mol/L=0.06mol/L,反应中A与C的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t3~t4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则t4~t5阶段应为减小压强,则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前后相等,则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t5时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发生移动,应是升高温度,t1时是改变物质的浓度,而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根据v=$\frac{△c}{△t}$计算v(A);
B.由上述分析可知,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C.由方程式可知△c(B)=$\frac{1}{3}$△c(A),进而计算B的起始浓度,根据A的起始浓度、起始物质的量计算容器体积,再根据n=cV计算B的起始物质的量;
D.由上述分析可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反应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t1时△c(A)=0.15mol/L-0.06mol/L=0.09mol/L,△c(C)=0.11mol/L-0.05mol/L=0.06mol/L,反应中A与C的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t3~t4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则t4~t5阶段应为减小压强,则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前后相等,则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t5时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发生移动,应是升高温度,t1时是改变物质的浓度,而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t0~t1阶段△c(A)=0.15mol/L-0.06mol/L=0.09mol/L,若t1=15 s,则t0~t1阶段v(A)=$\frac{0.09mol/L}{15s}$=0.006 mol•L-1•s-1,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c(B)=$\frac{1}{3}$△c(A)=0.03mol/L,B的起始浓度为(0.05-0.03)mol/L=0.02mol/L,容器的体积为$\frac{0.3mol}{0.15mol/L}$=2L,所以起始时B的物质的量为0.02mol/L×2L=0.04mol,故C错误;
D.正反应为吸热反应,0.06 molA反应吸收热量为a kJ,则3mol反应吸收热量为50a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H=+50a kJ•mol-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速率-时间图象等,关键是分析各阶段改变条件,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A. | 在Fe+Cu2+=Fe2++Cu的反应中Fe作还原剂,在Fe于其他物质反应中Fe一定也作还原剂 | |
B. | 在上述反应中,氧化性:Fe2+>Cu2+ | |
C. |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于排在后面的金属阳离子 | |
D. | SO42-中的硫原子化合价是+6价,处于硫的最高价,因此SO42-氧化性一定很强 |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 | 溶解性 |
乙二醇 | -11.5℃ | 198℃ | 1.11g•cm-3 | 易溶于水和乙醇 |
丙三醇 | 17.9℃ | 290℃ | 1.26g•cm-3 | 跟水、酒精任意比互溶 |
A. | 萃取法 | B. | 结晶法 | C. | 分液法 | D. | 蒸馏法 |
容器 | 温度/K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 平衡常数 | |
CO2 | H2S | H2O | |||
Ⅰ | 607 | 0.11 | 0.41 | 0.01 | / |
Ⅱ | 607 | 0.22 | 0.82 | / | |
Ⅲ | 620 | 0.1 | 0.4 | / | 6.74×10-3 |
A. |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
B. | 607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0×10-3 | |
C. | 容器Ⅱ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OS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 |
D. | 容器Ⅲ达平衡时,再充入少量氦气,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A. | 黄曲霉毒素M1的分子式为C17H14O7 | |
B. | 黄曲霉毒素M1含有羟基,此羟基能被催化氧化为醛基 | |
C. | 1mol黄曲霉毒素M1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最多能消耗2molNaOH | |
D. | 1mol黄曲霉毒素M1最多能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A. |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 |
B.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 |
C. | 国际上规定,0.012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 | |
D. |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
A. | 可跟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又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
B. | 可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 |
C. | 可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 |
D. | 可与CH3COOH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又可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