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会产生蓝绿色沉淀。他们对沉淀的组成很感兴趣,决定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Ⅰ.【提出猜想】
猜想1:所得沉淀为                                    ;     
猜想2:所得沉淀为                             
猜想3:所得沉淀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mCu(OH)2·nCuCO3]。
Ⅱ.【查阅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Ⅲ.【实验探究】
步骤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风干;
步骤2:取一定量所得固体,用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进行定性实验;

Ⅳ.【问题讨论】
能证明猜想1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1)检查上述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关闭K,                          
(2)若在上述装置B中盛放无水CaCl2,C中盛放Ba(OH)2溶液,还可以测定所得沉淀的组成。
①C中盛放Ba(OH)2溶液,而不使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                           
②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27.1 g,实验结束后,装置B的质量增加2.7 g,C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9.7 g 。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15分)
Ⅰ.猜想1:Cu(OH)2; (2分)   猜想2:CuCO3; (2分)
Ⅳ.现象:B中白色固体变蓝,C中无明显现象;(2分)
(若猜想1为CuCO3,则现象为:B中无明显现象,C中产生白色沉淀。)
(1)用酒精灯微热横玻璃管,若C中有气泡逸出,撤灯冷却一段时间,C中导管内形成水柱,则证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3分)
(2)① 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能充分吸收CO2;(2分)且M(BaCO3)大于
M(CaCO3),测量误差小;(2分)
②Cu5(OH)6(CO3)2(或:2CuCO3????3Cu(OH)2 )。(2分)

解析试题分析:Ⅰ.根据Cu元素可能生成的沉淀的形式猜想。所得沉淀可能是Cu(OH)2或者是 CuCO3
Ⅳ.如果沉淀是氢氧化铜,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无水硫酸铜与水结合生成蓝色固体,则B中白色固体变蓝,C中无明显现象;若沉淀是碳酸铜,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对应现象是B中无明显现象,C中产生白色沉淀。
(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依据气体的压强原理,容器体积不变时,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检查上述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用酒精灯微热横玻璃管,若C中有气泡逸出,撤灯冷却一段时间,C中导管内形成水柱,则证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2)①若在上述装置B中盛放无水CaCl2,C中盛放Ba(OH)2溶液,则根据装置增重的质量来测定沉淀的组成。C中盛放Ba(OH)2溶液,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能充分吸收CO2;且M(BaCO3)大于M(CaCO3),测量误差小;
②装置B的质量增加2.7 g,C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9.7 g 。,说明27.1g的沉淀分解生成0.15g H2O,0.1mol CO2,则CuO的质量是4.7g,物质的量是0.25mol,所以沉淀中n(Cu):n(OH-):n(CO32-)=0.25:0.3:0.1=5:6:2,所以该沉淀的化学式为Cu5(OH)6(CO3)2.
考点:考查对实验的分析,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试剂的选择,化学式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小明在做“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取了两只试管,均加入4mL 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和2mL 0.1mol/L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凉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①需要用      来酸化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A   tB(填“>”、“=”或“<”)。
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实验室有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明利用这个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
①配制250 mL溶液:准确称量5.0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mL溶液。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0 mol·L-1 KMnO4溶液装入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在实验中发现,刚滴下少量KMnO4溶液时,溶液迅速变成紫红色。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色了。请解释原因:        
                                                  。当____                   
                                                    ,证明达到滴定终点。
③计算: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0.00
20.10
2
1.00
20.90
3
1.10
21.10
 
则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mL,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此样品的纯度为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14分)正丁醚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反应和主要实验装置如下:

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2O + H2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
0.819
微溶
正丁醚
130
142.0
0.7704
几乎不溶
 
合成反应:
①将6 mL浓硫酸和37 g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A中,并加几粒沸石。
②加热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
③待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70 mL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④粗产物依次用40 mL水、20 mL NaOH溶液和40 mL水洗涤,分液后加入约3 g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纯净正丁醚11 g。
请回答:
(1)步骤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                       
(2)加热A前,需先从____(填“a”或“b”)口向B中通入水。
(3)步骤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           ,振摇后静置,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
     (填“上”或“下”)口分离出。
(4)步骤④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是                  
(5)步骤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       (填选项字母)左右的馏分。
a.100℃     h. 117℃     c. 135℃    d.142℃
(6)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            
(7)本实验中,正丁醚的产率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