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 |
B. | 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 |
C. | 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 |
D. | 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
分析 A.锥形瓶不能使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B.配制氯化亚铁溶液加入铁粉,配制氯化铁溶液加入铁粉会使氯化铁变质;
C.盐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
D.碳酸钠显碱性,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解答 解:A.滴定操作中,锥形瓶不能使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影响滴定结果,故A错误;
B.氯化铁能够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不能加入铁粉,配制氯化铁溶液,将氯化铁溶于一定浓度的浓盐酸中,目的是防止铁离子水解,故B错误;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可以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故C正确;
D.碳酸钠显碱性,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能将瓶口和塞子黏在一起,所以不能用玻璃塞,应用软胶塞,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中和滴定、盐类水解、物质的性质及试剂保存,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相同条件下,两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 )
A. | 体积均为22.4L | B. | 是双原子分子 | ||
C. | 具有相同的体积 | D. | 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
5.化学变化中,组成原子的粒子,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A. | 质量数 | B. | 核外电子数 | C. | 中子数 | D. | 质子数 |
2.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其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Al2O3(是氧化物,因熔点很高作耐火坩埚)
②KAl(SO4)2•12H2O(因氧化性作水的消毒剂)
③Fe2O3(因其颜色且性质稳定作黑色油漆或涂料)
④Na2CO3(属于盐类,因其溶液显碱性作食用碱)
⑤钠、钾、锶、钡等化合物(因焰色反应作烟花)
⑥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因可吸收水分及CO2时放出氧气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①Al2O3(是氧化物,因熔点很高作耐火坩埚)
②KAl(SO4)2•12H2O(因氧化性作水的消毒剂)
③Fe2O3(因其颜色且性质稳定作黑色油漆或涂料)
④Na2CO3(属于盐类,因其溶液显碱性作食用碱)
⑤钠、钾、锶、钡等化合物(因焰色反应作烟花)
⑥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因可吸收水分及CO2时放出氧气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A. | ①④⑤⑥ | B. | ①②⑤⑥ | C. | ①③④⑤ | D. | 全部 |
15.糖类、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识别这些物质的真伪,既可以检验同学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可以减少伪劣物品对我们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请根据下列的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①烧焦羽毛味;②蓝色;③银镜(析出银);④砖红色沉淀;⑤黄色
①烧焦羽毛味;②蓝色;③银镜(析出银);④砖红色沉淀;⑤黄色
被鉴别的物质 | 鉴别物质(或鉴别方法) | 现象(填入序号即可) |
葡萄糖 | 新制氢氧化铜 | |
淀粉 | 碘水 | |
蛋白质 | 硝酸 | |
蛋白质 | 燃烧 | |
葡萄糖 | 银氨溶液 |
12.如图所示,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Zn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 |
B. | 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轻 | |
C. | 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 |
D. | 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保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