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NH3、SO2和Cl2是中学化学常见的气体,研究其性质和制备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干燥氨气常用的干燥剂是___(填“碱石灰”或“五氧化二磷”)。
(2)某同学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满一瓶干燥氨气,进行喷泉实验并取得成功。说明氨气___(填“极易”或“不易”)溶于水;圆底烧瓶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呈___(填“酸性”或“碱性”)。
(3)某兴趣小组为验证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方案(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①如图甲所示,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同学们发现品红溶液褪色了,停止通气体,加热试管,发现溶液呈___(填“红”或“无”)色;
②如图乙所示,将干燥的Cl2和SO2按体积比1:l混合通入石蕊溶液中,发现石蕊溶液变红,不褪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之:___。
【答案】碱石灰 极易 碱性 红 SO2+Cl2+2H2O=H2SO4+2HCl
【解析】
(1)五氧化二磷吸水后生成磷酸,能与氨气反应,实验室中于燥氨气常用的干燥剂是碱石灰(填“碱石灰”或“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碱石灰;
(2)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满一瓶干燥氨气,进行喷泉实验并取得成功,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圆底烧瓶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故答案为:极易;碱性;
(3)①如图甲所示,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同学们发现品红溶液褪色了,说明SO2具有漂白性,停止通气体,加热试管,发现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硫的漂白具有可逆性;故答案为:红;
②如图乙所示,将干燥的Cl2和SO2按体积比1:l混合通入石蕊溶液中,发现石蕊溶液变红,不褪色,因为SO2和Cl2在水中反应生成H2SO4和HCl,Cl2和SO2按体积比1:l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酸性,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
【题目】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H=-197 kJ/mol ,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 mol |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kJ | ||
SO2 | O2 | SO3 | ||
甲 | 2 | 1 | 0 | 放出热量:Q1 |
乙 | 1.8 | 0.9 | 0.2 | 放出热量:Q2 |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B.达到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甲<乙
C.197>Q1>Q2
D.生成1molSO3(l)时放出的热量等于98.5kJ
【题目】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碳 | 氮 | Y | |
X | 硫 | Z |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原子共占据的轨道数是_________个,Y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Z原子核外有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__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Y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去解释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原因:_______
(3)CO2的沸点_________CS2(填“>”或“<”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B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没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一定量的氨水后,则会生成白色沉淀。用电离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
(5)过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NaHCO3,在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Na+)+c(H+)=________其中有关碳微粒的关系为:___________ = 0.1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