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有关化学平衡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Cr2O742-+H2O2CrO42-+2H+达平衡状态溶液呈橙黄色,滴加少量的浓硝酸,溶液变橙色,氢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上图一 |
B.可逆反应Co(H2O) 62++ (粉红色)+4Cl-CoCl42-+ (蓝色)+6H2O达平衡状态溶液呈紫色,升高温度,溶液变蓝色,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上图二 |
C.可逆反应:2NO2N2O4达平衡状态呈红棕色,加压(缩小体积)红棕色变深,NO2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上图三 |
D.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达平衡状态,升高温度,NH3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上图四 |
C
解析试题分析:A.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滴加少量的浓硝酸,使溶液中的C(H+)浓度增大,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离子的浓度略有减少,但总的来说与滴加前比浓度增大。图像错误。B. .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无论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与升高温度前比都增大。图像错误。C. 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 加压(缩小体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的多,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NO2物质的量减少。图像符合实际。正确。D. 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NH3体积分数减小。错误。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呵呵笑平衡的影响。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1>T2,△H>0 | B.T1> T2,△H<0 |
C.T1<T2,△H>0 | D.T1< T2,△H<0 |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g)+N(g) Y(g)+2Z(?),产物Y在平衡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Y%)不同温度、压强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Z是气体 |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Z是固体或液体 |
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Z是气体 |
D.正反应为吸热反应,Z是固体或液体 |
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n(PCl3)/ mol | 0 | 0.16 | 0.19 | 0.20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COCl2(g)Cl2(g)+CO(g),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mol CO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t/s | 0 | 2 | 4 | 6 | 8 |
n(Cl2)/mol | 0 | 0.30 | 0.39 | 0.40 | 0.4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l2)=0.22 mol·L-1,则反应的ΔH<0
B.若在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进行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2 molCOCl2、0.60 molCl2和0.60 molCO,反应达到平衡前的速率:v(正)<v(逆)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 molCl2和0.8 molCO,达到平衡时,Cl2的转化率小于60%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向H2S水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有利于S2-增多 |
B.鼓入过量空气有利于SO2转化为SO3 |
C.高压对合成氨有利 |
D.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氨的合成 |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A(g)+B(g)3C(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图Ⅱ表示的一定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C.图Ⅲ表示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 |
D.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
NO2存在下列平衡:2NO2(g) N2O4(g)+Q(Q>0)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下测定结果最接近理论值的是
A.温度130℃、压强3.03×105 Pa | B.温度25℃、压强1.01×105 Pa |
C.温度130℃、压强5.05×104 Pa | D.温度0℃、压强5.05×104 Pa |
下列叙述中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
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