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铜元素可以形成多种重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___区,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形成溶液,该溶液可用于溶解纤维素。
①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
②在中,与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__,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__________。
③除硫元素外,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④与的空间构型相同,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均为________。
【答案】ds 正四面体形 配位键 杂化
【解析】
(1)是29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价电子排布式为,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ds;;
(2)①中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数,离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形;
②提供空轨道,中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二者之间形成配位键,故答案为:N;配位键;
③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增强,故电负性:,为金属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非常弱,故电负性大小顺序为,故答案为:;杂化。
【题目】某小组研究NaClO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ⅰ.溶液变为浅黄色 ⅱ.溶液变蓝 | |
Ⅱ | ⅰ.溶液保持无色 ⅱ.溶液不变蓝,溶液的pH=10 |
【资料】:碘的化合物主要以I和IO3的形式存在。酸性条件下IO3不能氧化Cl,可以氧化I。ClO在pH<4并加热的条件下极不稳定。
(1)0.5 mol·L1 NaClO溶液的pH=1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2)实验Ⅰ中溶液变为浅黄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Ⅱ,研究实验Ⅱ反应后“溶液不变蓝”的原因。
① 提出假设a:I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设计实验Ⅲ证实了假设a成立,实验Ⅲ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② 进一步提出假设b:NaClO可将I2氧化为IO3。进行实验证实了假设b成立,装置如下图,其中甲溶液是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
(4)检验实验Ⅱ所得溶液中的IO3:
取实验Ⅱ所得溶液,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整个过程均未出现蓝色,一段时间后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测得溶液的pH=2。再加入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
① 产生的黄绿色气体是______。
② 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理由是______。欲证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改进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③ 实验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