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1)等质量的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为3:2;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1.
(2)200mL 1mol/L AlCl3溶液和100mL 2mol/LAl2(SO43溶液所含Cl-和SO42-离子浓度之比为1:2,Al3+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分析 根据n=$\frac{m}{M}$=$\frac{N}{{N}_{A}}$=cV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该题.

解答 解:(1)设质量都为mg,等质量的氧气(O2)和臭氧(O3),物质的量之比为$\frac{m}{32}$:$\frac{m}{48}$=3:2,则氧原子个数为3NA×2:2NA×3=1:1,.
故答案为:3:2;1:1;
(2)200mL 1mol/L AlCl3溶液和100mL 2mol/LAl2(SO43溶液所含Cl-和SO42-离子浓度之比为1mol/L×3:2mol/L×3=1:2;
Al3+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2L×1mol/L:0.1L×2mol/L×2=1:2,
故答案为:1:2;1:2.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二者的摩尔质量和分子构成,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夹持部分已略去).称取Wg样品置于锥形瓶中,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硫酸使样品完全溶解.实验前量气管起始读数为amL,实验后量气管的最终读数为b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如图完成装置连接,开始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方法是将导气管插到液面以下,用双手握住锥形瓶外壁(或用热毛巾加热试管),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无气泡则说明漏气或松开双手,看导管口能否形成一段水柱,若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漏气.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化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3)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有哪些可能?请根据选项进行填空(表格不一定填完):
A.盐酸  B.KSCN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H2O2溶液
序号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金属离子选择最少种数的试剂,验证该假设(填字母)
(4)实验中要对量气管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上下调节右管,使右管液面高度与测量气管中液面高度平齐;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5)若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且量气管读数b>a(该实验条件下  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下列有关单质铁质量分数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否(填“是”或“否”),理由是混合物中Fe2O3与硫酸反应后生成的Fe3+可进一步消耗铁单质.
8.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图1所示是利用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图2是CaSO4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可在图3装置中进行,仪器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硫酸要分批缓慢加入的原因是防止硫酸加入过快导致反应中产生大量泡沫使物料从反应器溢出,矿石要粉碎和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包裹在镁矿石表面导致反应难以进行,碳酸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O3+H2SO4═MgSO4+H2O+CO2↑.
(2)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少量的CaSO4或CaSO4•2H2O,
(3)上述流程中多次用到了过滤操作,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和漏斗.步骤④趁热过滤的作用是防止MgSO4•7H2O析出.
(4)步骤⑦的操作名称是过滤、洗涤、干燥.过滤操作时需将步骤⑥中冷却结晶后的溶液和晶体转移到漏斗中,最后器壁上往往还沾有少量晶体,需选用一种液体将器壁上的晶体淋洗并倾入漏斗中,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D
A.冰水  B.滤液   C.稀硫酸   D.无水乙醇
(5)步骤⑦中洗涤晶体时,先冰水洗,后用酒精洗,用冰水洗的目的:①除去晶体表面的硫酸等杂质,②降低洗涤过程中MgSO4•7H2O的损耗,用酒精洗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的水
(6)步骤⑦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加热易使MgSO4•7H2O失去结晶水.
(7)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重复②~④至恒重,⑥计算.步骤③需要在干燥器中进行,理由是防止吸水;步骤⑤的目的是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