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某科学实验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如图中字母后数对表示对应的坐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如图分析,在下列时间段内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a(填序号).
a.0~1min b.1~3min c.3~8min d.8~11min
(2)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3)下列表述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ac(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分析 (1)根据v=$\frac{\frac{△n}{V}}{△t}$判断反应速率大小;
(2)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都能增大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3)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发生变化.
解答 解:(1)根据图象知,a.0~1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frac{\frac{△n}{V}}{△t}$=$\frac{\frac{8-6}{2}}{1}$mol/(L•min)=1mol/(L•min).
b.1~3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frac{\frac{△n}{V}}{△t}$=$\frac{\frac{6-3}{2}}{2}$mol/(L•min)=0.75mol/(L.min),
c.3~8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frac{\frac{△n}{V}}{△t}$=$\frac{\frac{3-2}{2}}{5}$mol/(L•min)=0.1mol/(L.min),
d.8~11min时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氢气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
所以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故选a;
故答案为:a;
(2)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改变条件I,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则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大于原平衡状态,说明改变条件I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条件是升高温度;
改变条件II,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则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状态,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该条件是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增大压强;
(3)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该容器的容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故c确;
d.当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这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及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或平衡的图象分析,计算反应速率的大小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把握对题目图象的分析,题目较为综合,题目难度中等.
A. | 53 | B. | 84 | C. | 108 | D. | 161 |
A. | 该反应中,钠作为还原剂,二氧化碳作为氧化剂 | |
B. | 生成的金刚石是氧化产物 | |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
D. | 还原性Na大于C |
A. | 2Fe3++Fe═3Fe2+成立说明氧化性:Fe3+>Fe2+ | |
B. | 25℃、pH=0的溶液中,Al3+、NH4+、NO3-、Fe2+可以大量共存 | |
C. | 5.6 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的电子为0.2 mol | |
D. |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2H2O2+4H+═Fe3++4H2O |
A. | 1L该溶液中含溶质98g | |
B. | 从10mL 该溶液中取出5mL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0.5mol•L-1 | |
C. | 将4.9g浓硫酸加入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就可配得该浓度的硫酸溶液 | |
D. | 该浓度的硫酸具有酸的通性,但不具有强氧化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