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1)用“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KMnO4> Cl2(填“>、<、=”);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当生成标准状况下33.6L Cl2,被氧化盐酸的质量是109.5g.
(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KMnO4+5H2S+3H2SO4(稀)--1K2SO4+2MnSO4+5S↓+8H2O
(3)Cl2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有毒气体Cl2是否泄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若反应中NH3消耗6.8g,则转移电子个数为0.3NA或1.806×1023.
分析 (1)化合价升高元素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升高数=化合价降低数=转移电子数;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来确定量之比;
(2)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3)根据化合价的升降确定电子转移,结合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1)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元素是氯元素,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元素是锰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升高数=化合价降低数=转移电子数=10,单线桥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元素是盐酸中的氯元素,所以盐酸是还原剂,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氯气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物质的氧化性:KMnO4>Cl2,氧化剂是高锰酸钾,还原剂是HCl,16molHCl反应其中有10mol作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每生成5mol氯气,有10molHCl被氧化,所以生成$\frac{33.6L}{22.4L/mol}$=1.5mol氯气时,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为3mol×36.5g/mol=109.5g,
故答案为:;>;1:5;109.5g;
(2)在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了5价,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2价,根据电子守恒,所以锰元素的前边系数都是2,硫化氢前边系数是5,根据原子守恒,硫酸钾的前边系数是1,硫酸锰前边系数是2,根据S守恒,硫酸前边系数是3,水前边系数为8,即2KMnO4+5H2S+3H2SO4(稀)═1K2SO4+2MnSO4+5S↓+8H2O,
故答案为:2、5、3、1、2、5、8;
(3)反应3Cl2+8NH3=6NH4Cl+N2中,化合价升高数=化合价降低数=转移电子数=6,即反应中NH3消耗8mol,则转移电子6mol,当反应中NH3消耗6.8g,则转移电子个数为0.3 NA或1.806×1023个,故答案为:0.3 NA或1.806×1023.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电子转移知识,是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A. | NO可以由Cu和稀硝酸反应制得? | |
B. | NO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是一种无害气体 | |
C. | NO可以由N2在O2中燃烧制得? | |
D. | NO是红棕色气体 |
①不溶于水 ②易溶于水 ③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④必须比水密度大
⑤不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⑥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A. | ①⑤ | B. | ②③④ | C. | ①③⑤ | D. | ①③④⑤ |
A. | 标准状况下,16g O2和O3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数为NA | |
B. | 标准状况下,等体积 Cl2和CCl4中所含氯原子数为1﹕2 | |
C. | 常温常压下,14g N2含有电子数为7NA | |
D. | 28g CO与22.4L CO2所含的碳原子数均为NA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补血剂存放时间较长会氧化变质,对滤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只有Fe2+ 假设2:只有Fe3+
假设3:既有Fe2+又有Fe3+.
(2)如何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2+取少量滤液加入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氯水(或双氧水、稀硝酸),溶液变为血红色.
(3)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
(4)该小组有些同学认为可用酸化的KMnO4溶液滴定进行Fe2+含量的测定.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滴定原理:5Fe2++MnO4-+8H+=5Fe3++Mn2++4H2O
②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量筒、药匙、胶头滴管外,还需250mL容量瓶.
重复滴定三次,消耗1.00mol/L KMnO4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19.98mL、20.00mL、20.02mL,3次实验所用Fe2+溶液的体积为20.00mL.请根据以上数据,再设计合理数据,完成下列实验过程的记录表格.(必须填满)
实验编号 | Fe2+溶液的 体积/mL | |||
1 | 20.00 | |||
2 | 20.00 | |||
3 | 20.00 |
A. | 试管 | B. | 烧瓶 | C. | 量筒 | D. | 蒸发皿 |
A. | 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后下层液体变成淡黄色 | |
B. | 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 |
C. | 用酒精萃取出碘水中的碘 | |
D. | 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要先检漏 |
A. | Na→Na2O→NaOH→Na2CO3 | B. | Al→Al2O3→Al2(SO4)3→Al(OH)3 | ||
C. | S→SO3→H2SO4→SO2 | D. | N2→NO→NO2→HNO3 |
A. | 原子半径为D>C>A>B | B. | 原子序数为a>b>c>d | ||
C. | 离子半径为aA->bB2->cC+>dD2+ | D. | a+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