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美]约翰·斯坦贝克

萨利纳斯山谷笼罩在浓厚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上与天空下与世界完全隔绝了。浓雾像扣在周围山巅上的锅盖,把偌大一个山谷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萨利纳斯河这边的山坡上有个农场,残存着庄稼茬的黄色田垄浴在薄薄的、冷冷的阳光中;但在这十二月份,阳光是射不到谷底的。

河这边,亨利·埃伦家位于丘陵上的农场里已经没什么活计了。爱丽莎·埃伦正在山坡的花园里干活。她三十五岁,脸庞瘦俏并透着坚毅,一双眼睛清澈如水。她头上戴着一顶男式的黑帽子,拉得很低,直到她的眼睛。她这会儿正用一把锋利的小剪子剪掉去年残留的菊茎,与她那充沛的精力相比,菊茎显得纤细柔弱、太不堪一击了。她的丈夫亨利正在篱笆外面和人谈着什么,她很好奇,又觉得有点无聊,瞧了一会,又接着干自己的活。

又侍弄你的花儿啦,亨利说,它们今年长势好啊。嗨,对了,今年卖出的30头小公牛,成交的价钱和我要的差不多。

听到丈夫搭话,爱丽莎直起身,顺手把那只手套又戴上:对,今年长势会很好。不管是言语中还是脸上,她都洋溢着得意。

的确有点本事,亨利说,真希望你去侍弄果园,也结出那么大的苹果来。

爱丽莎目光锐利地望着他。也许我能,我确实有一套本事。

这时,从公路那边传来了车轮的吱嘎声和马蹄的声响。一个男人赶着大篷车走来,对她说:我是补锅磨刀的,我一天没找到活干,今晚多半吃不上晚饭了。

对不起,她急躁地说,我没东西让你修。

他的目光离开她的脸落在地上,四处张望,最后看见她刚刚修整过的花床。这是些什么花?菊花吗?公路那边的一个太太要我替她讨些良种菊花……”

爱丽莎听到这句话,十分兴奋,她立刻在花床边的土地上跪下,手套也忘了带,直接用手指挖出一些沙土,捧进花盆里,然后捏起她刚才掘起的菊苗。强有力的手指把菊苗栽进沙土里,用指关节把菊苗周围的松土捣实。她朝他递过花盆,轻轻地放到他的怀里。又来到后院破罐头堆里扒出两只变了形的平底铝锅,交给他。

锅很快修好了。爱丽莎从屋里拿来五角硬币放在他手心上。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要出去,我也会磨剪刀、敲平锅底,我可以让你相信这些事女人也能做。她高声说。

爱丽莎站在铁丝网前注视着缓缓离去驶向城里的篷车,她的唇动了几下,无声地说:再见——再见!接着她低语道,那边真亮,那儿有发光的东西!低语声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她甩了甩头,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朝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听见。

回到屋里,爱丽莎仔细地梳好头发,画了眉,涂上口红,穿上最漂亮的衣裙,在家里等亨利带她去城里看电影、下馆子。亨利回来后,匆匆拾掇,抬头看到爱丽莎后,一下子站住,盯着她看,嘿嘿,爱丽莎,你真漂亮!爱丽莎自豪地说:我的确身强力壮,以前我从没发现自己这么身强力壮!

那辆双人敞篷小汽车颠簸在沿河边,奔向城里。不一会,爱丽莎看见路前方远处有一个小黑点,她知道那是什么。他只带走了花盆,扔掉了她精心挑选的菊苗。

汽车转了一个弯,她看见篷车就在前面了。为了使汽车走过时不看见那篷车和牲口,她把整个身子扭过去,转向她的丈夫。她把大衣领子竖起来,为的是不让他看见她正像老妇人那样——虚弱地哀哀哭泣。

刹那间,汽车驶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她没有回头。

(选自《人与鼠》,上海译文出版社,张澍智译,有删改)

【1】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爱丽莎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

【3】爱丽莎在文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试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答:

【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菊花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

答:

【题目】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异 禀

汪曾祺

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四面不挨人家。房子很旧了,碎砖墙,草顶泥地,倒是不仄逼,也很干净,夏天很凉快。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出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后来王二喂了一头小毛驴,她就不用围着磨盘转了。省出时间,好做针线。

每天下午,在人家淘晚饭米的时候,王二就在保全堂药店廊檐下,摆他的熏烧摊子。熏烧就是卤味,除回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后来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去了。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但渐渐败落了。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春天,卖一种叫做的野味;卖鹌鹑;入冬以后,就卖五香兔肉。

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下午的书一点开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第二,过年推牌九。王二平常绝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天。过年赌钱不犯禁。下注时,王二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手不抖。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

王二把他的买卖乔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后他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药店来。药店里的先生里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加上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做相公。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

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总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有七十岁了,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樊哙能把一个整猪腿生吃下去;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张汉猛吸了几口旱烟,忽然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王二不解何为异秉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

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管事卢先生向柜台里一看,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有删节)

【1】王二发达起来,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答:

【2】文章第段写王二听书和推牌九,请说说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答:

【3】张汉在文章后半部分出现,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答:

【4】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意蕴。

答: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彼 岸

杨 烽

女作家S君久居都市。虽然在家有香喷喷的牛奶喝,可总不觉新鲜;出门有汽车坐,可挤挤嚷嚷的;去商店买东西,柜台里都是一张张陌生又冷漠的脸……人海茫茫的都市是人性的蛮荒之地,她想。她相信蛮荒之地倒是人性的源头。

这天,她风尘仆仆地从都市赶到一处风景地参加笔会。午后到达下榻宾馆,浑身汗黏黏的,于是舒舒服服地洗着澡。

猛然发觉腕上还戴着劳力士,便摘下来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她瞥了一眼表针:三点十分。她一边洗澡,一边构思小说《美的原野》。她想,这原野应该设在一条河溪的彼岸。

热度适宜的浴水轻抚着她的肌肤,使她舒服、酥软和慵倦,她几乎要打盹了……

猛地,目光透过窗口,望见了窗外远处的翡翠色山谷。一条溪流闪着银光轻柔而浅浅地从山谷里流淌出来。小溪彼岸有一排柳树,如条葱郁的带子向远处逶迤。她顺着柳树朝前走,路狭窄起来,两旁出现山崖,中间一道口子。穿过口子,迎面便是平坦的原野,房舍躲在树木后面,阵阵鸡鸣亮亮传来——竟有一个村落在这里!

她又喜又惊:这真有点像武陵人发现桃花源似的。她走向最近的一户人家。那家的母女俩正在门前浇园、喂鸡,见她过来,便极客气地请她到屋里歇歇脚。姑娘端茶上来时,她的注意力又落到窗下的一只纺线车上。她起身过去,弓腰入神地看着。她攥着纺车的手把轻轻地摇转,心里感受到一种远逝的时光又回来了的兴奋。

有同村的人进屋来看她。一家的客就是大家的客呐!听这话,她心头直热。同村人来了好几茬。想起自己在城里住的那幢楼,各户门一关,互不相干,谁知道谁呀!

母女俩把饭菜做好端上来了。饭是新米在鼎锅里焖的,菜是从门前菜园现摘来的,主人还杀了鸡。母女一再催促她:吃呀,吃呀!她便不再客气,美美地吃起来。

饭后,姑娘端起一箕谷子到屋外去,她也跟着出来,便看见了那个舂米的石碓。青灰色的臼,发黑的木杠。她兴奋地上去踩那木杠的端头,石杵便在石臼里发出咚咚的声音,比城里碾米机的轰轰声优雅得多!

踩的时候她伸手摸出收音机。姑娘问:那是啥?”“半导体收音机。见姑娘不懂,她便拧开了:“……下次的医药与卫生节目介绍小孩拉肚子的防治方法。请在明天的这个时候收听。姑娘忽地走向墙边,捡块石子在墙上刻下了此时的日影。又对她说:明天等太阳快照到这印子的时候,你再把它打开好吗?俺小弟拉肚子,睡在床上好几天了。俺想听听有什么法子治。她看着姑娘刻在墙上的印子,心里想:假如明天是阴天,没有太阳呢?她想到该把手表带出来,可手表还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

她忽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进了屋子。

我来赶那鬼,快摆香案!那五十多岁的男人向母女俩吩咐着,声调里透出不容违抗的威严。这位族里辈分最大的伯爷是来给姑娘的小弟下马驱鬼的。伯爷转脸发现了她,如鹰的目光便在她的脸上身上飞快地扫视。

他拿起张黄裱纸在上面画了符,用刀尖将符钉在大门上,又画了张符焚烧成纸灰后拌着香灰包了一个小包。吃下去,就会好了。那男人道。那母亲唯唯诺诺地接过纸包,畏畏缩缩地走进里屋去。伯爷跟进去。门砰地关上了……

这情景使她的脸呼地热辣起来。她拼命地沿着来路往回跑。跑啊,跑啊,终于跑到了溪边。她心头一松,哗地掉进水里,水一下没及腰身。天哪!这是那条窄窄浅浅、一迈腿就过来的小溪么?横在面前的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她站在水里急愣着……

她一声惊惧地喊叫,眼前豁然敞亮。她从迷蒙中睁大眼睛,眼前是一汪温暖的清水,她那被现代文明滋养得丰满白皙的肢体浸泡在雪白的浴缸里。浴缸旁边的搁架上,那只劳力士表指着三点二十分。

下午的太阳在窗外微微发笑!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梦中乡村的主要特点。

答:

【2】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艺术魅力。

答:

【3】劳力士手表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

【4】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标题彼岸的丰富意蕴。

答: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担个日头回家

帕蒂古丽

我和弟弟抬着一塑料桶柴油,追着日头往西边赶。日头矮矮的,从弟弟的棉帽上,滚到他窄溜溜的肩上。

赶累了,弟弟蹲下来,把担子的一头撂在雪地上。日头从弟弟斜下去的担子那头,滚到了雪丘背后,像一个茸茸的毛线球,被几棵野柳拦住,在野柳枝挂了一下,就一骨碌扎进了雪窝子里,拦也拦不住。

家里的油灯,已经有几个月不亮了,就等着柴油点灯。

桶底最后一点柴油,被爹爹滴进了马灯里,只在夜里去羊圈看分娩的母羊时,才点一小会儿,然后又很快地被爹爹吹灭。他说,夜里没有了煤油灯,就等于没有了眼睛。

我们在太阳收回洒在雪窝子里的最后一点碎光前,抢着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弟弟回头朝我看了一眼,撂下担子的那头说:姐,我的腿累累的,没有力气。他乞求地把眼光投向不远处一丛灰白色的树窝子,那里是魏家庄。

爹爹带着我和弟弟住过魏家庄魏皮匠家。我给弟弟打气:我们晚上就住到魏皮匠,再加把劲!弟弟使劲点点头,然后蹲下身去,抬起了柴油桶。

迎接我们的是魏皮匠家的狗,它叫了几声,过来嗅嗅我和弟弟,围着柴油桶转了一圈,甩甩尾巴走开了。

魏皮匠最小的儿子一掀棉门帘走出来,从屋内带出一股热热的雾气,我闻得出那时揪面的葱蒜味道。魏皮匠家装了电灯,照得屋里明晃晃的,像是白天。

吃饱了肚子,弟弟央求魏老九:夜里我们到院子里捉迷藏。

魏老九笑笑,摸摸弟弟的头:捉迷藏鞋子会湿掉,明天一早就赶不成路了。

魏老九打开了一个电匣子,里面黑白的小人都是活动的,会唱会跳。我们对着那些个活动的小人傻坐了半个晚上。

夜里弟弟爬进了被窝还在嘟哝:黑匣子那么好看,难怪九哥不跟我们捉迷藏。

我拍拍弟弟的脑袋:睡一觉,日头就出来了。

早上睁开眼睛,日头明晃晃地趴在窗户上,探着头在催我们上路。

魏老九已经从锅里捡出热腾腾的玉米面馒头端到桌上。我和弟弟抹了把脸,一人捧了一个热馒头,就去找昨晚放在门背后抬柴油的木担子。魏老九冲我们笑笑,自个儿提起柴油桶子,一掀门帘,大步跨到了院子里。

我提了担子,拉着弟弟,一路追着魏老九在雪地里踩出的大脚窝跑。等我和弟弟把馒头丢进了肚子,魏老九的身影在很远的地方晃动着,只有一个小麻雀那么大。

我们在一片坟地里追上了魏老九。他立在坟地中间的雪路上等我们,见我们呼着热腾腾的白哈气跑上来,就弓下身子冲我们笑。

过了那片坟地就是运河,从结冰的运河上走过去,大梁坡村就不远了。顺着魏老九手指的地方看过去,能看村口的那棵老榆树。

魏老九停在原地不走了,他看着我们抬着油桶走出坟地老远,还立在坟地中间朝这边招手。直到我们下了运河堤坝,从冰面上一边走一边滑到了对岸,魏老九的影子才往回去的方向慢慢移动。

弟弟说:九哥有小匣子,就不捉迷藏了,鞋子也不会湿掉了。姐姐,我喜欢鞋子湿掉,夜里爹爹帮着我们烤。其实我心里头也这么想,弟弟走在前面,看不见我点头。

姐姐,昨个天黑我们经过了那个坟地了吗?

黑地有黑地的好处,黑地里,坟头也只是些矮矮的雪丘,没啥了不起。我哄弟弟。

弟弟说:我们朝着村庄走,日头也跟着我们回大梁坡,姐姐,日头肯定欢喜呆在大梁坡,不欢喜呆在魏家庄。

嗯。昨天我们快走到魏家庄,日头就藏进雪地里了。魏家庄有电灯,我们村没有,我们村有日头就行。我应着声,换了个肩膀,日头从担子的左边移到了右边。

对,日头出来,我们就去放羊,等日头睡了,我们就捉迷藏。弟弟在前面看着那棵老榆树一路小跑。我在后面护着柴油桶,它是我们担在担子上的日头,我生怕弟弟把它摇落了。

我跟弟弟说:走稳了,咱们把日头担回家去。

弟弟把小肩耸得高高的,冻得通红的手一甩一甩的。我在后面嘻嘻地笑,日头在担子上也乐得一颠一颠的。

(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

答:

【2】文中的弟弟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3】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到捉迷藏?请简要分析。

答:

【4】请结合全文探究日头的丰富意蕴。

答: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河上柳

废 名

陈老爹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如今,然而这半年,老是蹲在柳树脚下,朝对面的青山望,仿佛船家探望天气一般。问他,老爹,不舒服了吧?他又连忙点头,笑着对你打招呼。这原因很容易明白,就是,衙门口的禁令,连木头戏也在禁止之列了,他老爹再没有法子赚钱买酒,而酒店里的赊欠,又一天一天的催。

清早起来,太阳仿佛是一盏红灯,射到桥这边一棵围抱不住的杨柳,同时惹得你看见的,是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这就是陈老爹住的茅棚。这红纸自然是一年一换了;而那字,当年亏了卖春联的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 老爹得意极了,依例出四十文大钱且加成一条绳串,另外还同上会贤馆,席上茂才公满口的古之贤人也

陈老爹也想到典卖他全副的彩衣和锣鼓,免得酒店的小家伙来捣麻烦,然而天下终当有太平之日——老爹又哼哼的踱出茅棚了。

真正反变!连木头戏——”

太阳正射屋顶,水上柳荫,随波荡漾。初夏天气,河清而浅,老爹直看到沙里去了,但看不出什么来,然而这才听见鸦鹊噪了,树枝倒映,一层层分外浓深。老爹用了平素的声调昂头唱:

咿呀,我——”

劲太大了,本是蹲着的,跌坐下去。那鸦鸦正笔直的瞥见,绿叶青天,阳光使得眉毛不住的起皱,渐渐的不能耐了,拱着腰,双手抱定膝头。

三天没有酒,我要斫掉我的杨柳——”

说到这里,老爹又昂一昂头:

不,你跟我活到九十九,箱子里我还有木头。

接着是平常的夏午,除了潺潺水流,都消灭在老爹的一双闭眼中。

老爹的心里渐渐又滋长起杨柳来了,然而并非是这屏着声息蓬蓬立在上面蔽荫老爹的杨柳一到现在有了许多许多的岁月。

漆黑的夜里,老爹背着锣鼓回来,一走一窜的唱:

驼子妈妈不等我上床了,桥头上一柱灯笼,驼子妈妈给我照亮了——”

灯笼就挂在柳树上,是因为老爹有一回险些跌到桥底下去了,驼子妈妈就办了一枝烛,忖着时分,点起来朝枝头上挂。

从此老爹更尽量的喝,驼子妈妈手植的杨柳,也不再只是受怨——这以前,一月两遭生意,缺欠不得,否则是黑老鸹清早不该叫,不是你的杨柳,老鸹哪里会来呢?

杨柳一年茂盛一年——那灯笼,老爹不是常说,可怜的妈妈最后还要嘱咐,带去而又,记得点回吗?

清明时节,家家插柳,住在镇上的,傍晚都走来攀折,老爹坐在门槛:

密叶就好,不伤那大——”

人散夜静,老爹自己也折一枝下来,明天早起,把桌子抹得干净,一枝劈成两份,挨着驼子妈妈的灵屋放。

老鸹自然是常有的,但生意十分顺遂,门锁却被人偷开了几次——不消说是归家晚了。最使得老爹伤心的,要算那回的大水。

梅雨连绵,河水快要平岸,老爹正在灶里烧柴,远远沙岸倒坍,不觉抬起头来,张耳细听,只听得吼吼的是水声,但又疑心耳朵在作怪;雨住的当儿,踏着木屐,沿茅棚周围四看——沙地被雨打得紧结,柳根凸出,甚是分明,一直盘到岸石的缝里去了。

还是驼子妈妈想得——”

老爹伸一伸腰,环抱着臂,而眼睛,同天云低处的青山一样,浸在霭里了。

这晚比平常更难熟睡,愈到中夜,愈是清醒,清醒得害怕了!——规上警锣响——屋背后脚步声——

陈老爹!赶快!快!

地保敲门。

第二天,老爹住在祠堂。土坡企眺,一片汪洋,绿茸茸的好像一丛芦草,老爹知道是柳叶:

我的——”

老爹!——好睡呵?——今天呢?——老板骂我,说我是混玩一趟!

下午,老爹从镇上引一个木匠回来。

霹雳一声,杨柳倒了,——老爹直望到天上去了,仿佛向来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晴空。而那褪了色的红纸,顿时也鲜明不少。

1925年4月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有删改)

【注】释:木头戏,俗称木偶戏。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人,《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圣之称。)

【1】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答:

【2】陈老爹为什么对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得意极了

答:

【3】小说的叙述看似有些时空错位,但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请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

答:

【4】小说中杨柳这个意象反复出现,请联系全文探究这意象包含哪些意蕴?

答: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老兵客栈

谢友鄞

这儿最早是古驿站,叫水会营子,旅蒙商设置仓库,囤居货物,行商坐贾云集。一家家火红的幌子下,站着伙计,肩搭毛巾,吆喝:屋里请,又有包子又有饼,没有麻花现给你拧!

论建制,水会营子是个镇,建筑极像一座小城。水会营子属于辽宁,再向北,就进入内蒙古了。世俗人心,有一种临界的感觉。从民国至今,水会营子两度划归内蒙古,一度划归辽西省,如今纳入辽宁省版图。水会营子人家,都有两三个户口簿,旧的没交上去,新的又发下来。有的老人说他是内蒙古人,新娶进家门的儿媳妇纠正道:爹,这是辽宁省。公爹用拐杖敲击地面,吹胡子瞪眼睛叫喊:我活糊涂了吗!这里是水会营子!

没错,这里是水会营子,消防团大本营。清朝时,营子内有深井三十眼,井旁设瞭望楼,一旦发现火警,白天举旗,夜晚挑灯,指引火灾方向,官兵们驱动水车紧急扑救。瞭望楼上,永远站着三名士兵,背靠背,呈三角形,监视火情。曾有一场雷火,借助狂烈的北风,扑向瞭望楼。没有一名士兵退缩,火龙过去后,三副焦黑的骨架,仍然站立在瞭望楼上。

民国后,兵营消,水会归商会管理。消防灭火,变成民间自救互助性质。商会添置了机械水车,喷水卷筒。所有商铺都配备水桶,大小一样,用红漆写上防火和自家商号名。在救火现场,由商会统一发放号坎,防备盗贼混入,趁火打劫。穿坎肩的伙计,将自家水牌交给水会老兵,听从指挥,奋力救火。事后按水牌清查,救火不力者罚款;遇火不救者,封店半年,勒令店主给被烧死者披麻戴孝。渐渐地,水会营子成了省界两边都倚重的消防重镇。

老兵从十四岁起就吃军饷,给数不清的势力当过差,如今九十岁了,眼睛灰白,满脸褶子巴巴,像蜈蚣。陪伴老兵的,只剩下一匹退役军马。营盘内水井遍布,清晨多雾,朦朦胧胧,老兵听见铃铛叮咚叮咚响,老军马不用人赶,去奶站给他取奶回来了。老兵喜欢羊奶的膻香。喝完羊奶后,老兵拎着马灯,在客栈内巡行,土墙,空马厩,土坯客房,搭配在一起,像遗址标本。听见客人来了,老兵吸吸鼻子,说:我嗅到生人味了。

老兵老了。现在老兵最看重的,就是存放在客栈内的消防水桶,任何人不准乱动,任何人不准乱用。投宿的客人,越来越杂,什么鸟都有,大夏天的夜晚,溜出来,用消防水桶冲澡。老兵眼睛快瞎了,耳朵却好使,听见泼啦啦水声,幽灵一样钻出来。老兵狂怒:来人哪!掌灯!立刻响起纷乱的脚步声,客房伙计,食堂厨工们跑出来。一个小工举起马灯。陌生客人急忙穿上裤衩,叫喊:别照我!

老兵厉声道:畜生!你用消防桶洗屁股!

客人一副赖子样,说:俩破桶,白给我都不要。用完这水,给你送回去。

客人哪里晓得,民国年间,有人盗窃消防桶,被商会保安队逮住,将贼手贼脚捆住,用杠子一穿,鸣锣吹号,像抬着野猪游街。有的贼,气性大,到了不服软,按破坏救灾论处,被活活吊死。

⑩“把他抓起来!老兵怒吼。

客房伙计和厨工们逼近客人。

我是旅蒙商。客人叫嚷,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祸。

老兵下令:鸣锣,游街。

众人一拥而上,将客人的头按下,双手别在身后,推着他,向营子里走去。老兵取出铜锣,咣咣咣敲,吆喝:破坏消防犯噢﹣﹣”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庄严地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

【1】文章③④两段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

【2】老兵的职业精神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

【3】文中写客房伙计和厨工一拥而上抓住客人游街有什么用意?

答:

【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答:

 0  76994  77002  77008  77012  77018  77020  77024  77030  77032  77038  77044  77048  77050  77054  77060  77062  77068  77072  77074  77078  77080  77084  77086  77088  77089  77090  77092  77093  77094  77096  77098  77102  77104  77108  77110  77114  77120  77122  77128  77132  77134  77138  77144  77150  77152  77158  77162  77164  77170  77174  77180  77188  10914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