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将下列一组句子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1)林庚成了北大名师。

(2)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

(3)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

(4)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

【答案】自从林庚成了北大名师,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的能力。将几个句子压缩成一个长单句,关键是要保持压缩后的句子只有一套主谓成分,原句子的其他部分要变成长单句的枝叶(定语、状语、补语)部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老兵客栈

谢友鄞

这儿最早是古驿站,叫水会营子,旅蒙商设置仓库,囤居货物,行商坐贾云集。一家家火红的幌子下,站着伙计,肩搭毛巾,吆喝:屋里请,又有包子又有饼,没有麻花现给你拧!

论建制,水会营子是个镇,建筑极像一座小城。水会营子属于辽宁,再向北,就进入内蒙古了。世俗人心,有一种临界的感觉。从民国至今,水会营子两度划归内蒙古,一度划归辽西省,如今纳入辽宁省版图。水会营子人家,都有两三个户口簿,旧的没交上去,新的又发下来。有的老人说他是内蒙古人,新娶进家门的儿媳妇纠正道:爹,这是辽宁省。公爹用拐杖敲击地面,吹胡子瞪眼睛叫喊:我活糊涂了吗!这里是水会营子!

没错,这里是水会营子,消防团大本营。清朝时,营子内有深井三十眼,井旁设瞭望楼,一旦发现火警,白天举旗,夜晚挑灯,指引火灾方向,官兵们驱动水车紧急扑救。瞭望楼上,永远站着三名士兵,背靠背,呈三角形,监视火情。曾有一场雷火,借助狂烈的北风,扑向瞭望楼。没有一名士兵退缩,火龙过去后,三副焦黑的骨架,仍然站立在瞭望楼上。

民国后,兵营消,水会归商会管理。消防灭火,变成民间自救互助性质。商会添置了机械水车,喷水卷筒。所有商铺都配备水桶,大小一样,用红漆写上防火和自家商号名。在救火现场,由商会统一发放号坎,防备盗贼混入,趁火打劫。穿坎肩的伙计,将自家水牌交给水会老兵,听从指挥,奋力救火。事后按水牌清查,救火不力者罚款;遇火不救者,封店半年,勒令店主给被烧死者披麻戴孝。渐渐地,水会营子成了省界两边都倚重的消防重镇。

老兵从十四岁起就吃军饷,给数不清的势力当过差,如今九十岁了,眼睛灰白,满脸褶子巴巴,像蜈蚣。陪伴老兵的,只剩下一匹退役军马。营盘内水井遍布,清晨多雾,朦朦胧胧,老兵听见铃铛叮咚叮咚响,老军马不用人赶,去奶站给他取奶回来了。老兵喜欢羊奶的膻香。喝完羊奶后,老兵拎着马灯,在客栈内巡行,土墙,空马厩,土坯客房,搭配在一起,像遗址标本。听见客人来了,老兵吸吸鼻子,说:我嗅到生人味了。

老兵老了。现在老兵最看重的,就是存放在客栈内的消防水桶,任何人不准乱动,任何人不准乱用。投宿的客人,越来越杂,什么鸟都有,大夏天的夜晚,溜出来,用消防水桶冲澡。老兵眼睛快瞎了,耳朵却好使,听见泼啦啦水声,幽灵一样钻出来。老兵狂怒:来人哪!掌灯!立刻响起纷乱的脚步声,客房伙计,食堂厨工们跑出来。一个小工举起马灯。陌生客人急忙穿上裤衩,叫喊:别照我!

老兵厉声道:畜生!你用消防桶洗屁股!

客人一副赖子样,说:俩破桶,白给我都不要。用完这水,给你送回去。

客人哪里晓得,民国年间,有人盗窃消防桶,被商会保安队逮住,将贼手贼脚捆住,用杠子一穿,鸣锣吹号,像抬着野猪游街。有的贼,气性大,到了不服软,按破坏救灾论处,被活活吊死。

⑩“把他抓起来!老兵怒吼。

客房伙计和厨工们逼近客人。

我是旅蒙商。客人叫嚷,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祸。

老兵下令:鸣锣,游街。

众人一拥而上,将客人的头按下,双手别在身后,推着他,向营子里走去。老兵取出铜锣,咣咣咣敲,吆喝:破坏消防犯噢﹣﹣”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庄严地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

【1】文章③④两段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

【2】老兵的职业精神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

【3】文中写客房伙计和厨工一拥而上抓住客人游街有什么用意?

答:

【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答:

【题目】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法】维克多雨果

自那天上午在耻辱柱受刑以来,圣母院周围的居民似乎发现伽西莫多敲钟的热情减退了。从前,动辄就有钟声传来;长长的晨钟从晨诗一直持续到晚诗;警钟为大弥撒而齐鸣;小钟在举行婚礼或洗礼时,荡出丰富多变的音阶。这些钟声在空中交织,宛如一幅用缤纷迷人的音符织就的锦缎。古老的教堂震颤着,轰鸣着,沉浸在钟声经久不息的快乐中,人们时常感到里面有个喧闹、任性的精灵,用所有那些铜嘴歌唱,现在这个精灵似乎消失了,大教堂显得死气沉沉的。

其实伽西莫多一直在钟楼里,他究竟怎么啦?难道他还对耻辱柱上的受辱和绝望耿耿于怀吗?难道执行吏的鞭笞声,仍在他的灵魂中回响不息吗?难道虐待导致的悲哀使他看破一切,竟至熄灭了他对钟的热情吗?

圣母领报瞻礼节到来了,那一天,空气是如此纯净清新,伽西莫多感到自己对钟的爱有所恢复了,于是,他爬上北边的钟楼。那时候,圣母院的门全部是用结实的木料做成,外面包着皮革,四边打着镀金的铁钉,边框上镶着巧夺天工的雕刻。

他把六口大钟端详了一番,他忧伤地摇了摇头,似乎为了某个陌生的东西而悲叹,这个东西在他心中,横在他和钟之间。但是,当他把钟摆动起来时,当他感到钟群在手中摇晃时,当他看到颤动的八度音符像树枝间窜跳的小鸟在音阶上跃动时,当音乐之魔附着在他身上时,可怜的聋子重新快乐起来了,他心花怒放、喜笑颜开,把什么都忘了。

他走来走去,拍着手,从这根钟索跑到那根钟索,用声音和手势鼓舞着那六位歌手,就像乐队指挥在激励聪明的演奏家一样。

⑥“加油,他说,加油啊,加布里埃尔!把你声音全倾泻到广场上去,今天过节!——蒂博,别偷懒,你慢了,加油,快加油!你生锈啦,懒虫?——很好!快!快!别让人看见钟锤。把他们的耳朵都震聋,像我一样,就这样,蒂博,干得好!——真棒!我的加布里埃尔,响些!再响些!——嘿,你们这两只麻雀,在上面搞什么鬼!我看不出你们有半点声音——那些铜嘴在该歌唱时却像在打呵欠,这是怎么一回事呀?得啦,好好干活吧!这是圣母领报瞻礼节。阳光真好,也该有好听的钟乐才行,——可怜的纪尧姆!瞧你上气不接下气的,我的胖子!

他马不停蹄地激励着他的钟,那六口钟比赛似的一起跳跃着,它们摇晃着锃亮的臀部,犹如一车套着吵闹不休的西班牙骡子,被车夫吆喝着赶着往前走。

在钟楼峭壁的某一高处,覆盖着一些鳞状的大石板片儿。突然,他的视线越过这些石板缝儿,落到了广场上,他看见了装束奇特的爱斯梅拉达,她站住,在地上铺了块地毯,一只小山羊走到上面,四周立刻围拢来一群观众,这一瞥,顿时改变了他思绪的流向,像一阵风吹凝熔化的树脂似的,凝固了他对音乐的热情。他停下来,转身背对着钟,蹲在挡雨石板后边,用沉思、温柔、甜蜜的目光凝视着跳舞的爱斯梅拉达。

这时,被遗忘的钟声突然同时噤若寒蝉,使钟乐的爱好者大为失望,这些人本来一直站在换钱桥上真诚聆听着钟声,现在只好大失所望悻悻然离开了,像一条看到骨头却得到石头的狗。

(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第七卷,有删改;标题为命题者所加)

【1】文章第段几个问句写出了人们的种种猜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文章第段对伽西莫多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

【1】钟声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丰富意蕴?请作探究。

答: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更事:阅历世事。祖龙:指秦始皇。

【1】下列线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事知不济 济:接济

B.又阅至白衣送别时 冠:戴帽子

C.继阅囊剑斫,箕踞高骂 提:投掷

D.后王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官:做官、任职

2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青词指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B.五音是古代音乐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

C.《战国策》又称《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